備查文號:
( 備查文日期 備查文字號 ) 備查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
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學校代碼:033302
 
 
 
技術型課程計畫書
 
 
 
本校107年10月24日107學年度第1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通過
 
 
 
 
 
 
 
校長簽章:_______________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核定版
 
中華民國108年10月6日

學校基本資料表
學校校名 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普通型高中 普通班;特色班;實驗班
技術型高中 專業群科
  1. 機械群:機械科
  2. 電機與電子群:電子科;電機科
  3. 農業群:園藝科;造園科;畜產保健科
  4. 食品群:食品加工科
建教合作班
    重點產業專班 產學攜手合作專班
      產學訓專班
        就業導向課程專班
          雙軌訓練旗艦計畫
            其他
              進修部
              1. 電機與電子群:電機科
              2. 食品群:食品加工科
              特殊教育及特殊類型 綜合職能科
              聯絡人 處 室 教務處 電 話 03-4792829*206
              職 稱 教學組長 行動電話 0912609625
              姓 名 龍美雯 傳 真 03-4798594
              E-mail lmw0512@ltsh.tyc.edu.tw

              壹、依據
              一、 102年7月10日總統發布之「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及其實施之有關規定,作為學校規劃及實施課程之依據;學校規劃課程並得結合社會資源充實教學活動。
              二、 103年11月28日教育部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三、 107年2月21日教育部發布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
              貳、學校現況
              一、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表 2-1 前一學年度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類型 群別 科班別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小 計
              班級 人數 班級 人數 班級 人數 班級 人數
              普通型高中 學術群 普通班 4 145 4 148 4 154 12 447
              技術型高中 機械群 機械科 1 39 1 37 1 40 3 116
              電機與電子群 電子科 1 39 1 38 1 41 3 118
              電機科 1 39 1 42 1 40 3 121
              農業群 園藝科 1 34 1 33 1 32 3 99
              造園科 1 33 1 35 1 39 3 107
              畜產保健科 1 34 1 38 1 40 3 112
              食品群 食品加工科 1 39 1 40 1 38 3 117
              服務群 綜合職能科 2 26 2 26 2 26 6 78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 1 19 1 25 1 23 3 67
              食品群 食品加工科 1 23 1 21 1 28 3 72


              二、核定科班一覽表
              表 2-2 108學年度核定科班一覽表
              類型 群別 科班別 班級數 每班人數
              技術型高中 機械群 機械科 1 38
              電機與電子群 電子科 1 38
              電機科 1 38
              農業群 園藝科 1 38
              造園科 1 38
              畜產保健科 1 38
              食品群 食品加工科 1 38
              服務群 餐飲服務科 2 15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 1 38
              食品群 食品加工科 1 38



              参、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
              一、學校願景
              一、學校願景
              本校自民國13年創校以來,為培育農業類、工業類基礎人才努力不懈,為符應十二年國民教育理念及目標,打造一所兼顧課程多元發展、學習多元面向的「社區型的技術專精的高中」而不斷精進。以過去學校發展成果為基石,透過不斷滾動修正,共同形塑「職人搖籃.多元學習」的願景,企圖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成為社區學子首選與鍾愛的學校。
              二、學生圖像
              品格力
              學習力
              思創力
              執行力

              肆、課程發展組織要點
              桃園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

              103年1月21日校務會議通過
              107年1月1日國高改隸修正校名
              107年01月19日校務會議修訂

              一、 依據教育部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頒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柒、實施要點,訂定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二、 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本委員會)置委員27人,委員任期一年,任期自每年八月一日起至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其組織成員如下:
              (一) 召集人:校長。
              (二) 學校行政人員:由各處室主任(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實習主任、輔導主任、圖書館主任、進修部主任)擔任之,共計7人;並由教務主任兼任執行秘書,實習主任和進修部主任兼任副執行秘書。
              (三) 學科教師:由各學科召集人(含國文科、英文科、數學科、自然科、社會科及藝能科)擔任之,每學科1人,共計6人,各科召集人並兼任各年級教師代表。
              (四) 專業群科教師:由各專業群科之科主任擔任之,每專業群科1人,共計7人。
              (五)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教師:由服務群召集人(特教組長)擔任之,共計1人。
              (六) 教師組織代表:由學校教師會推派1人擔任之。
              (七) 專家學者:由學校聘任專家學者1人擔任之。
              (八) 產業代表:由學校聘任產業代表1人擔任之。(設有專業群科者應設置之)
              (九) 學生代表:由學生會或經選舉產生之學生代表1人擔任之。
              (十) 學生家長委員會代表:由學校學生家長委員會推派1人擔任之。
              三、 本委員會根據總綱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進行課程發展,其任務如下:
              (一) 掌握學校願景,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二) 統整及審議學校課程計畫。
              (三) 審查學校教科用書的選用,以及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教材。
              (四) 進行學校課程自我評鑑,並定期追蹤、檢討和修正。
              四、 本委員會其運作方式如下:
              (一) 本委員會由校長召集並擔任主席,每年定期舉行二次會議,以十二月前及六月前各召開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
              (二) 如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開時,由校長召集之,得由委員互推一人擔任主席。
              (三) 本委員會每年十二月前召開會議時,必須完成審議下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送所屬教育主管機關備查。
              (四) 本委員會開會時,應有出席委員三分之二(含)以上之出席,方得開議;須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含)以上之同意,方得議決。
              (五) 本委員會得視需要,另行邀請學者專家、其他相關人員列席諮詢或研討。
              (六) 本委員會相關之行政工作,由教務處主辦,實習處和進修部協辦。
              五、本委員會設下列組織:(以下簡稱研究會)
              (一) 各學科教學研究會:由學科教師組成之,由召集人召集並擔任主席。
              (二) 各專業群科教學研究會:由各科教師組成之,由科主任召集並擔任主席。
              (三) 各群課程研究會:由該群各科教師組成之,由該群之科主任互推召集人並擔任主席。
              研究會針對專業議題討論時,應邀請業界代表或專家學者參加。
              六、各研究會之任務如下:
              (一) 規劃校訂必修和選修科目,以供學校完成各科和整體課程設計。
              (二) 規劃跨群科或學科的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修和適性發展的機會。
              (三) 協助辦理教師甄選事宜。
              (四) 辦理教師或教師社群的教學專業成長,協助教師教學和專業提升。
              (五) 辦理教師公開備課、授課和議課,精進教師的教學能力。
              (六) 發展多元且合適的教學模式和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有效學習。
              (七) 選用各科目的教科用書,以及研發補充教材或自編教材。
              (八) 擬定教學評量方式與標準,作為實施教學評量之依據。
              (九) 協助轉學生原所修課程的認定和後續課程的銜接事宜。
              (十) 其他課程研究和發展之相關事宜。
              七、各研究會之運作原則如下:
              (一) 各學科/群科教學研究會每學期舉行三次會議,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各群課程研究會每年定期舉行二次會議。
              (二) 每學期召開會議時,必須提出各學科和專業群科之課程計畫、教科用書或自編教材,送請本委員會審查。
              (三) 各研究會會議由召集人召集,如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集時,由召集人召集之,得由連署委員互推一人為主席。
              (四) 各研究會開會時,應有出席委員三分之二(含)以上之出席,方得開議;須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含)以上之同意,方得議決,投票得採無記名投票或舉手方式行之。
              (五) 經各研究會審議通過之案件,由科(群)召集人具簽送本委員會會核定後辦理。
              (六) 各研究會之行政工作及會議記錄,由各科(群)召集人主辦,教務處和實習處協助之。
              八、本組織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陳校長核定後施行。

              課發會組織成員名單以及開會簽到紀錄與會議紀錄
              依據108/3/11課綱初審結果,再次召開課發會,會議於108/3/21日舉行。
              107學年度課發會成員名單

              伍、課程發展與規劃
               一、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表5-1 一般科目教學重點與學生圖像對應表
              領域 科目 科目教學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語文領域國語文【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表達與寫作語體文的興趣與能力,以奠定自主與終身學習的基礎。
              2. 提升學生探索古今典籍的興趣與閱讀的能力,以陶冶人文素養及高尚情操。
              3. 提升學生在各領域與職場多元應用國語文的能力,以因應實際生活及職業發展的需 要。
              4. 引導學生研讀各類文化經典,培養思考、分析、組織等能力,以涵育公民素養及愛國淑世的精神。
              5. 啟發學生主動關心生活環境及國際事務,以拓展國際視野及尊重多元文化。
              透過國語文學習,培養健康適性的價值觀與人生態度,進而開發潛能,實踐終身學習
              引導學生運用國語文發展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規劃與執行力,培育學生兼具人文素養及專業能力的人才。


              引導學生能解讀詮釋訊息的意義與觀點,靈活適切的結合文字與科技媒體,培養資訊倫理,提升思辨能力及專業知能。。
              陶冶學生優雅氣質,並將人文視野融入專業領域,強調技能與人性合一,塑造美好的生活情境。
              指導學生善用語文的表意功能和溝通技巧,強化學生職能發展與人際關係,並能透過群體間的分享學習,建立包容、關懷、合作的精神。
              英語文【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增進英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以提升生活及職場溝通與獲取新知之能力。
              2. 培養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考與創新之能力。
              3. 建構有效之英語文學習方法,以強化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4. 提升學習英語文之興趣並培養積極學習之態度。
              5. 培養多元觀與國際觀,促進對不同文化之了解與尊重。
              激發學生具有積極探究的態度,並能運用各種學習與溝通策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修習領域相關之課外資訊,例如餐飲觀光服務業的英語溝通能力,擴展學習場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文素養,並且能連結學生自身經驗,運用詞彙、句型與肢體語言,能夠在生活與職場常見情境中適切溝通表達。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內小組學習及課外英語文相關 之 團 體 活動,激發學生發展個人在生活與職場上溝通協調之能力,提升團隊合作素養。
              引導學生具備使用英語文加入社群、搜尋所修習領域相關網路資訊的能力,了解國際資訊,培養國際觀,了解不同族群的視野觀,並且增進學生英語溝通能力。
              啟發學生具備運用英語文 的 積 極 態度,主動關心國際議題 與 自 然 生態;具人文關懷,主動參與社會活動。
              數學領域數學【總綱之教學目標】
              1. 提供所有學生數學學習公平受教與學會數學的機會。
              2. 培養學生數學概念與技能的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3. 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軟體工具與科技應用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生活與技術應用之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學生具備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態度。

              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經由觀察,找出相關性,做成數學推測,找到解決方法。
              培養學生能夠運用計算機與資訊科技軟體等相關工具之能力,有效解決日常實際問題,與專業領域內的實務問題。 引導學生以數學理解為基 礎,提升其識讀、批判及反思媒體表達的資訊意涵與議題本質的能力。
              培養學生轉化真實情境的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由探索、擬定與執行解題的過程中,養成積極的態度;並引導學生從多元、彈性與創新的角度,將數學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層面。
              數學(B)【總綱之教學目標】
              1. 提供所有學生數學學習公平受教與學會數學的機會。
              2. 培養學生數學概念與技能的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3. 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軟體工具與科技應用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生活與技術應用之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學生具備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態度。



              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經由觀察,找出相關性,做成數學推測,找到解決方法。
              培養學生轉化真實情境的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由探索、擬定與執行解題的過程中,養成積極的態度;並引導學生從多元、彈性與創新的角度,將數學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層面。
              培養學生轉化真實情境的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由探索、擬定與執行解題的過程中,養成積極的態度;並引導學生從多元、彈性與創新的角度,將數學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層面。
              數學(C)【總綱之教學目標】
              1. 提供所有學生數學學習公平受教與學會數學的機會。
              2. 培養學生數學概念與技能的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3. 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軟體工具與科技應用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生活與技術應用之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學生具備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態度。



              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經由觀察,找出相關性,做成數學推測,找到解決方法。
              培養學生轉化真實情境的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由探索、擬定與執行解題的過程中,養成積極的態度;並引導學生從多元、彈性與創新的角度,將數學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層面。
              培養學生轉化真實情境的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由探索、擬定與執行解題的過程中,養成積極的態度;並引導學生從多元、彈性與創新的角度,將數學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層面。
              社會領域歷史【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增進對歷史、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
              2. 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與評估的能力。
              3. 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4. 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5. 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6. 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肯認多元、 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 意識。
              引導學生體會地理、歷史及各種人類生活規範間的互動關係,進而賞析互動關係背後蘊的美感情境。





              培養學生善用各種科技、資訊、媒體,參與公共事務或解決社會議題,並能反思科技、資訊與媒體的倫理
              培養學生對人類生活相關議題,具備探索、思考、推理、分析與統整的能力,並能提出解決各種問題的可能策略。
              培養學生具備對道德、人權、環境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健全良好品德、提升公民意識,主動參與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共事務。
              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關係,並展現包容異己、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行動。
              培養學生珍視自我文化的價值,尊重並肯認多元文化之態度,關心全球議題,以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移動力。
              地理【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增進對歷史、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
              2. 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與評估的能力。
              3. 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4. 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5. 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6. 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肯認多元、 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引導學生體會地理、歷史及各種人類生活規範間的互動關係,進而賞析互動關係背後蘊的美感情境


              培養學生善用各種科技、資訊、媒體,參與公共事務或解決社會議題,並能反思科技、資訊與媒體的倫理。
              培養學生具備對道德、人權、環境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健全良好品德、提升公民意識,主動參與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共事務。
              培養對道德、人權、環境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健全良好品德、提升公民意識,主動參與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共事務。
              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關係,並展現包容異己、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行動。
              培養學生珍視自我文化的價值,尊重並肯認多元文化之態度,關心全球議題,以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移動力。
              公民與社會【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增進對歷史、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
              2. 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與評估的能力。
              3. 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4. 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5. 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6. 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肯認多元、 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引導學生體會地理、歷史及各種人類生活規範間的互動關係,進而賞析互動關係背後蘊的美感情境



              培養學生善用各種科技、資訊、媒體,參與公共事務或解決社會議題,並能反思科技、資訊與媒體的倫理
              培養學生具備對道德、人權、環境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健全良好品德、提升公民意識,主動參與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共事務。
              培養對道德、人權、環境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健全良好品德、提升公民意識,主動參與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共事務。
              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關係,並展現包容異己、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行動。
              培養學生珍視自我文化的價值,尊重並肯認多元文化之態度,關心全球議題,以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移動力。
              自然科學領域自然科學【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物理、化學、
              生物等科學基本素
              養,具備基本自然
              科學知能與探索能
              力,並能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有效溝
              通、參與公民社會
              做決定與解決問
              題,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 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 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 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4、 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經由教師引領,熟悉基本觀念及公式,並介紹該觀念或公式於生活之實際運用,使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面向的。

              藉由教師提供之生活實例,啟發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了解所謂科學態度在於合乎邏輯的論點與基於存疑的檢視,養成終生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
              利用教師提供之案例,使學生具備搜集自然科學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由教師誘導,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確實的執行計畫,積極應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及因應社會變遷。
              由教師提供自然領域之公共議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於日常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並在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與傳播媒體,多元分析及思辨,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產生辨是非之能力。

              引導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與科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理念表達、溝通及建立同理心,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教師提供環境議題,引領學生能珍惜環境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平衡,進而關注公共議題及社會活動,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物理(A)【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物理、化學、
              生物等科學基本素
              養,具備基本自然
              科學知能與探索能
              力,並能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有效溝
              通、參與公民社會
              做決定與解決問
              題,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 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 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 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4、 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經由教師引領,熟悉基本觀念及公式,並介紹該觀念或公式於生活之實際運用,使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面向的。


              藉由教師提供之生活實例,啟發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了解所謂科學態度在於合乎邏輯的論點與基於存疑的檢視,養成終生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
              利用教師提供之案例,使學生具備搜集自然科學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由教師誘導,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確實的執行計畫,積極應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及因應社會變遷。
              由教師提供自然領域之公共議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於日常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並在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與傳播媒體,多元分析及思辨,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產生辨是非之能力。
              引導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與科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理念表達、溝通及建立同理心,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教師提供環境議題,引領學生能珍惜環境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平衡,進而關注公共議題及社會活動,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物理(B)【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物理、化學、
              生物等科學基本素
              養,具備基本自然
              科學知能與探索能
              力,並能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有效溝
              通、參與公民社會
              做決定與解決問
              題,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 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 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 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4、 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經由教師引領,熟悉基本觀念及公式,並介紹該觀念或公式於生活之實際運用,使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面向的。

              藉由教師提供之生活實例,啟發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了解所謂科學態度在於合乎邏輯的論點與基於存疑的檢視,養成終生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
              利用教師提供之案例,使學生具備搜集自然科學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由教師誘導,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確實的執行計畫,積極應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及因應社會變遷。
              由教師提供自然領域之公共議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於日常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並在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與傳播媒體,多元分析及思辨,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產生辨是非之能力。
              引導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與科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理念表達、溝通及建立同理心,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教師提供環境議題,引領學生能珍惜環境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平衡,進而關注公共議題及社會活動,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化學(B)【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物理、化學、
              生物等科學基本素
              養,具備基本自然
              科學知能與探索能
              力,並能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有效溝
              通、參與公民社會
              做決定與解決問
              題,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 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 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 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4、 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經由教師引領,熟悉基本觀念及公式,並介紹該觀念或公式於生活之實際運用,使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面向的。


              藉由教師提供之生活實例,啟發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了解所謂科學態度在於合乎邏輯的論點與基於存疑的檢視,養成終生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
              利用教師提供之案例,使學生具備搜集自然科學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由教師誘導,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確實的執行計畫,積極應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及因應社會變遷。
              由教師提供自然領域之公共議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於日常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並在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與傳播媒體,多元分析及思辨,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產生辨是非之能力。
              引導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與科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理念表達、溝通及建立同理心,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教師提供環境議題,引領學生能珍惜環境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平衡,進而關注公共議題及社會活動,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生物(A)【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物理、化學、
              生物等科學基本素
              養,具備基本自然
              科學知能與探索能
              力,並能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有效溝
              通、參與公民社會
              做決定與解決問
              題,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 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 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 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4、 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經由教師引領,熟悉基本觀念及公式,並介紹該觀念或公式於生活之實際運用,使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面向的。

              藉由教師提供之生活實例,啟發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了解所謂科學態度在於合乎邏輯的論點與基於存疑的檢視,養成終生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
              利用教師提供之案例,使學生具備搜集自然科學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由教師誘導,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確實的執行計畫,積極應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及因應社會變遷。
              由教師提供自然領域之公共議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於日常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並在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與傳播媒體,多元分析及思辨,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產生辨是非之能力。
              引導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與科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理念表達、溝通及建立同理心,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教師提供環境議題,引領學生能珍惜環境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平衡,進而關注公共議題及社會活動,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生物(B)【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物理、化學、
              生物等科學基本素
              養,具備基本自然
              科學知能與探索能
              力,並能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有效溝
              通、參與公民社會
              做決定與解決問
              題,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 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 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 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4、 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經由教師引領,熟悉基本觀念及公式,並介紹該觀念或公式於生活之實際運用,使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面向的。



              藉由教師提供之生活實例,啟發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了解所謂科學態度在於合乎邏輯的論點與基於存疑的檢視,養成終生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
              利用教師提供之案例,使學生具備搜集自然科學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由教師誘導,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確實的執行計畫,積極應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及因應社會變遷。
              由教師提供自然領域之公共議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於日常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並在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與傳播媒體,多元分析及思辨,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產生辨是非之能力。

              引導學生能運用語言、文字與科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理念表達、溝通及建立同理心,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教師提供環境議題,引領學生能珍惜環境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平衡,進而關注公共議題及社會活動,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藝術領域藝術【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表現:善用多元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與生活的創作和展現,傳達思想與情感。
              二、鑑賞:參與審美活動,透過感受與理解進行思維判斷,體認藝術的價值。
              三、實踐:培養主動參與藝術的興趣和習慣,欣賞人生,增進美善生活。
              培養學生學運用音樂符號、音樂術語、音樂要素、記譜法、聲樂曲與器樂曲、音樂編輯軟體或應用程式之能力。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養成欣賞音樂的興趣與習慣,並能建立音樂與人、我、自然、環境之連結,將音樂融入於生活。
              啟發學生比較、分析、應用藝術知能,利用多元媒材進行特定主題或跨領域藝術創作,以傳達意義與內涵,並展現創新思維。
              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主動參與,培養對在地及世界文化的探索與關懷;並能活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表達重要議題(性別、人權、環境與海洋等)的關懷及省思。
              音樂【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表現:善用多元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與生活的創作和展現,傳達思想與情感。
              二、鑑賞:參與審美活動,透過感受與理解進行思維判斷,體認藝術的價值。
              三、實踐:培養主動參與藝術的興趣和習慣,欣賞人生,增進美善生活。

              培養學生學運用音樂符號、音樂術語、音樂要素、記譜法、聲樂曲與器樂曲、音樂編輯軟體或應用程式之能力。


              培養學生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養成欣賞音樂的興趣與習慣,並能建立音樂與人、我、自然、環境之連結,將音樂融入於生活。
              啟發比較、分析、應用藝術知能,多元媒材進行特定主題或跨領域藝術創作,以傳達意義與內涵,並展現創新思維。
              能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主動參與,培養對在地及世界文化的探索與關懷;並能活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表達重要議題(性別、人權、環境與海洋等)的關懷及省思。
              美術【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表現:善用多元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與生活的創作和展現,傳達思想與情感。
              二、鑑賞:參與審美活動,透過感受與理解進行思維判斷,體認藝術的價值。
              三、實踐:培養主動參與藝術的興趣和習慣,欣賞人生,增進美善生活。
              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符號、音樂術語、音樂要素、記譜法、聲樂曲與器樂曲、音樂編輯軟體或應用程式。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養成欣賞音樂的興趣與習慣,並能建立音樂與人、我、自然、環境之連結,將音樂融入於生活
              啟發比較、分析、應用藝術知能,多元媒材進行特定主題或跨領域藝術創作,以傳達意義與內涵,並展現創新思維。
              能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主動參與,培養對在地及世界文化的探索與關懷;並能活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表達重要議題(性別、人權、環境與海洋等)的關懷及省思。
              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暸解生命教育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二)培養學生學習團隊合作精神,活出生命意義。
              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能自我探索,了解自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培養學生瞭解生命意義,瞭解生命教育的基本概念。
              從個人出發,瞭解個人與群體的關係。
              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我管理之能力。
              生涯規劃【總綱之教學目標】
              1. 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
              2. 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
              3. 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
              培養學生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自我觀,提升身心健全發展 的素質。深化生命意義的探索, 確立適切的人生觀及人生信念, 發展自我的獨特潛能,進行生涯 規劃與發展,培養家庭經營的能 力,以臻至善與幸福人生。待確認
              具有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的素養,並培養追求真理的情意與態 度,以有效處理生活及生命各種 議題料待確認
              培養學生具備資源運用、開發與管理能力,並能辨識及處理生活與社會中的各種困境或危機,俾能進行生活的規劃與創新料待確認
              具備自我覺察、同理與尊重他人的素養,並培養合宜的語言、肢體與情緒等表達方式,以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素養。料待確認
              具備道德與法律思辨的能力,培養樂於行善與助 人的情懷,主動關注公共議題並 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 態與人類永續發展。確認
              具備情緒管理、包容、感恩、關懷、利他、服務、奉獻的情操與行動,並發展團隊互助合作的能力及領導與被領導的素養。
              堅定自己的文化認同,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培養國際化視野,主動關心全 球環境與人權、 文化議題之態度,並參與促進世界和平 的行動。
              環境科學概論【總綱之教學目標】
              1、 培養環境科學等科學基本素養,具備基本自然科學知能與探索能力,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有效溝通、參與公民社會做決定與解決問題,且能理解並判斷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2、 教導基礎環境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系統思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應變之能力,俾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3、 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未來能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奠定適應科技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力。
              能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對科學產生正向的 態度,養成主動學習科學新知的習慣,具備正確的科學態度,以啟發生涯規劃與自我追求。
              能培養蒐集相關 資訊與條件的能力,並具備以科學方法進行推理與邏輯思考以解決問題之能力。
              能關心自然科學發展的資訊,在保有個資安全與不損及公眾或他人利益下,善用各種科技產品與傳播資訊媒體,了解自然科學最新進展與關鍵議題。藉由多元資訊分析及思辨,以具備對媒體報導的科學相關議題給予回應或批判之能力。
              能從團體探究討論中,培養寬容的態度與廣闊的視野,建立與他人良好的互動模式,能覺察偏見並能尊重、包容差異,建立友善之人際關係,並能透過合作學習,發展思辨、溝通與共同參與的能力。願意主動獲得與科學相關的知識,並樂於進行分享。
              培養珍惜環境及 海洋資源、尊重生命、熱愛本土生態環境與科技的知能與態度。能從科學及其發展歷程與影響中的學習, 體認到科學的發展需顧及道德的實踐與人類永續 發展的平衡,進而導入公共議題的關注及社會活動的參與,產生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責任。
              科技領域生活科技【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習得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二、培養正確的科技觀念、態度及工作習慣。
              三、善用科技知能以進行創造、批判、邏輯、運算等思考。
              四、整合理論與實務以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
              五、理解科技產業與職業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六、發展科技研發與創作的興趣,建立從事相關職業之志向。
              七了解科技及其對個人、社會、環境與文化的互動與影響。
              培養學生具備運用運算工具輔助思維之能力,藉以分析問題、發展解題方法,並進行有效的決策。


              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與他人合作並進行創作。
              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表達自己想法並與他人溝通。
              能養成建立健康、合理與合法的資訊科技使用態度與習慣,並樂於探索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習得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二、培養正確的科技觀念、態度及工作習慣。
              三、善用科技知能以進行創造、批判、邏輯、運算等思考。
              四、整合理論與實務以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
              五、理解科技產業與職業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六、發展科技研發與創作的興趣,建立從事相關職業之志向。
              七了解科技及其對個人、社會、環境與文化的互動與影響。
              能培養學生具備運用運算工具輔助思維之能力,藉以分析問題、發展解題方法,並進行有效的決策。



              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之方法並與他人合作,進行創作。
              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表達個人想法並與他人溝通。
              能養成健康、合理與合法的資訊科技使用態度與習慣,並樂於探索資訊科技。
              健康與體育領域健康與護理【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生活與體育運動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增進健康與體育的素養。
              二、養成學生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健康與體育問題解決及規劃執行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自我照護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思辨與善用健康生活與體育運動的相關資訊、產品和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學生運動與健康的美學欣賞能力及職涯準備所需之素養,豐富休閒生活品質與全人健康。
              七、培養學生關懷生活、社會與環境的道德意識和公民責任感,營造健康與運動社區。
              八、培養學生良好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精神。
              九、發展學生健康與體育相關之文化素養與國際觀。
              培養學生認識、瞭解、分析與比較各項運動技能原理與原則之能力,以及學習正確之姿勢與動作、技術動作實施之方法、技術要領與比賽策略等技能相關知識,並透過檢視,分析自我的技能表現狀況,引導學生提出適當的修正方法,以達到有效學習運動技能的目標。

              引導學生分析與評估自身健康狀況、體適能條件與運動能力,以及配合動態的生活型態,自我擬定的運動計畫或參加戶外活動等方式,透過對計畫的掌控、自我的堅持與周遭親友的鼓勵,表現出努力實踐之態度與行為,以培養終生的運動習慣、體適能日漸增進與運動技能再提升的目標。
              能培養個人的健康信念,形塑健康價值觀,以建立個人生活情境中的自我效能,能終生遵守健康的價值與規範、因應調整健康生活型態、展現高度健康行動的自我效能。
              能啟發學生全人健康概念與其多層面意義,說明行為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瞭解各健康主題的知識內涵,能詮釋全人健康的概念、完整地分析影響健康的因素、推論健康風險與探究、創新促進健康的策略。
              體育【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生活與體育運動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增進健康與體育的素養。
              二、養成學生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健康與體育問題解決及規劃執行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自我照護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思辨與善用健康生活與體育運動的相關資訊、產品和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學生運動與健康的美學欣賞能力及職涯準備所需之素養,豐富休閒生活品質與全人健康。
              七、培養學生關懷生活、社會與環境的道德意識和公民責任感,營造健康與運動社區。
              八、培養學生良好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精神。
              九、發展學生健康與體育相關之文化素養與國際觀。
              培養學生認識、瞭解、分析與比較各項運動技能原理與原則之能力,以及學習正確之姿勢與動作、技術動作實施之方法、技術要領與比賽策略等技能相關知識,並透過檢視,分析自我的技能表現狀況,引導學生提出適當的修正方法,以達到有效學習運動技能的目標。



              引導學生分析與評估自身健康狀況、體適能條件與運動能力,以及配合動態的生活型態,自我擬定的運動計畫或參加戶外活動等方式,透過對計畫的掌控、自我的堅持與周遭親友的鼓勵,表現出努力實踐之態度與行為,以培養終生的運動習慣、體適能日漸增進與運動技能再提升的目標。

              能培養個人的健康信念,形塑健康價值觀,以建立個人生活情境中的自我效能,能終生遵守健康的價值與規範、因應調整健康生活型態、展現高度健康行動的自我效能。
              能啟發學生全人健康概念與其多層面意義,說明行為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瞭解各健康主題的知識內涵,能詮釋全人健康的概念、完整地分析影響健康的因素、推論健康風險與探究、創新促進健康的策略。
              全民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總綱之教學目標】
              一、建構全民國防意識與知能,主動關懷社會與國家安全。
              二、認識國際情勢與國家處境,增進對國家安全議題之認知。
              三、了解全民防衛之意義,養成動員及災害防救之意識與行動力。
              四、建立國家認同與自信心,培養參與國防事務及促進國家永續發展的心志。
              引導學生關注全球與亞太區域安全情勢與重要安全議題,並評述對於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帶領學生認識我國國防科技研發成果及軍民通用科技發展現況,並探討未來可能展。
              培養學生防災實作時表現同理關懷、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之態度。
              帶領學生實作操作射擊預習各項實作內容。
              備註:學生圖像欄位,請填入學生圖像文字,各欄請以打點表示科目教學重點與學生圖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表5-2 群科教育目標、科專業能力與學生圖像對應表
              群別 科別 產業人力需求或職場進路 科教育目標 科專業能力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服務群餐飲服務科一、社區資源
              本校合作之實習廠商包含連鎖速食店、手調飲品店、團膳公司 ,未來會持續努力,結合各界資源,建構學生完善就學、實習、就業環境。

              二、地方產業需求
              桃園市升格後人口數持續增加,又加入航空城及捷運的興建,大型購物商場的進駐,大大促進了觀光旅遊的發展,相對也帶動了餐飲業的提升與進步。

              三、社區發展特色及對應設科情形
              本校學生居住區以龍潭、大溪地區為主,次為平鎮、中壢、八德及楊梅區域,觀光旅遊與餐飲服務業蓬勃興起。

              四、職場進路:
              1.餐飲、清潔相關服務人員。
              2.門市、汽車美容、加油站、包裝作業、工廠作業員等。
              3.持續進修或考取專業證照。
              4.其他:繼承家業等。

              本校自108學年度起,原有綜合職能科更名為「餐飲服務科」,以家務處理與餐飲製作為兩大發展方向,以培育地方優秀就業人才為目標。配合本市餐飲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結合社區資源,達成永續發展、專業創新的願景。
              1.以家務、餐飲為發展核心,培養學生學科及操作能力。
              2.從多元、專業的課程中,拓展自我生涯。
              3.積極協助進入就業市場,並予以持續追蹤與關懷。
              4.規劃心理與人生、全民國防教育、婚姻與家庭等課程,提升學生社會適應力與培養公民素養。
              1.具備基本學科學習之能力。
              2.具備職業科目操作之能力。
              3.發展適才適性之生涯規劃。
              4. 積極投入合適職場及就業,並持續進行後續追蹤輔導。
              5.培養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度與倫理。
              備註:
              1.各科教育目標、科專業能力:請參照群科課程綱要之規範敘寫。
              2.學生圖像欄位,請填入學生圖像文字,各欄請以打點表示科專業能力與學生圖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三、群科課程規劃
               (一) 餐飲服務科(916)
               科專業能力:
              1.  1.具備基本學科學習之能力。
              2.  2.具備職業科目操作之能力。
              3.  3.發展適才適性之生涯規劃。
              4.  4. 積極投入合適職場及就業,並持續進行後續追蹤輔導。
              5.  5.培養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度與倫理。
              表5-3-1服務群餐飲服務科課程規劃與科專業能力對應檢核表 (以科為單位,1科1表)
              課程
              類別
              領域/科目 科專業能力對應檢核 備註
              名稱 名稱 1 2 3 4 5
              部定必修專業科目服務導論
              衛生與安全概論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概論
              實習科目基礎清潔實務
              基礎清潔實作
              職場清潔實作
              顧客服務實務
              顧客服務實作
              生活用品整理實作
              家電使用與維護實作
              家事處理實作
              食材處理實作
              基礎速食實作
              飲料調製實作
              校訂必修專業科目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
              實習科目外場作業實作
              食物製備實作
              專題實作
              餐飲調製實作
              校訂選修專業科目麵包烘焙概論
              中式麵食概論
              汽車美容概論
              商店服務概論
              實習科目麵包烘焙實務
              中式麵食實務
              汽車美容實務
              商店服務實務
              花卉蔬果加工實務
              花卉蔬果栽種實務
              中式餐飲實作
              汽車美容實作
              義式咖啡機實作
              器具清潔實習
              機具清潔實習
              食材清潔實習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
              外場環境清潔實習
              擺盤裝飾實習
              器具整理實習
              內場環境整理實習
              外場環境整理實習
              補貨備料實習
              產品包裝實習
              陳列上架實習
              機具操作實習
              盤點檢查實習
              品質管理實習
              顧客接待實習
              餐點製作實習
              櫃台結帳實習
              備註:
              1. 科專業能力欄位,請於空格中以打點表示科目與科專業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 本表不足,請自行增列。

               四、科課程地圖

               (一) 餐飲服務科(916)
               
              注意:請參閱填報系統上傳檔案「108_033302_916coursemap.pdf」,請檢附此科課程地圖。
              陸、群科課程表
               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表 6-1-1 服務群餐飲服務科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檢核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 / 科目及學分數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名稱 學分
              部定必修 一般科目 語文 國語文 12 3 3 2 2 2 適性分組

              國語文符合部定8-16學分規定,並採能力分組教學。
              英語文 6 2 2 1 1
              英語文符合部定6-12學分規定,並採能力分組教學。
              數學 數學 8 2 2 2 2 適性分組

              數學符合部定4-8學分規定,並採能力分組教學。
              社會 地理 4 2 2
              符合部定4-10學分規定,並有修習兩科。
              公民與社會 4 1 1 2
              符合部定4-10學分規定,並有修習兩科。
              自然科學 物理 2 1 1 A版
              生物 2 2 A版
              藝術 音樂 2 2
              美術 2 2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2 1 1
              符合部定4學分規定。
              生涯規劃 2 1 1
              符合部定4學分規定。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12 2 2 2 2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小計 62 18 18 12 8 4 2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總計62學分
              專業科目 服務導論 4 2 2
              符合部定12學分規定。
              衛生與安全概論 4 2 2
              符合部定12學分規定。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概論 4 2 2
              符合部定12學分規定。
              小計 12 2 2 4 4 0 0 部定必修專業科目總計12學分
              實習科目 基礎清潔實務 3 3
              符合部定18學分規定。
              基礎清潔實作 3 3
              符合部定18學分規定。
              職場清潔實作 6 3 3
              符合部定18學分規定。
              顧客服務實務 3 3
              符合部定18學分規定。
              顧客服務實作 3 3
              符合部定18學分規定。
              家務處理技能領域 生活用品整理實作 6 3 3
              家電使用與維護實作 3 3
              家事處理實作 3 3
              餐飲製作技能領域 食材處理實作 3 3
              基礎速食實作 6 3 3
              飲料調製實作 3 3
              小計 42 9 9 9 9 3 3 部定必修實習科目總計42學分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54 11 11 13 13 3 3  
              部定必修合計 116 29 29 25 21 7 5 部定必修總計116學分

              表 6-1-1 服務群餐飲服務科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檢核表(續)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 / 科目及學分數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學分 名稱 學分
              校訂科目 校訂必修 一般科目 2學分
              1.09%
              心理與人生 1 1
              婚姻與家庭 1 1
              小計 2 1 1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總計2學分
              專業科目 3學分
              1.63%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 3 3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餐飲Pos實作」「外場作業實作」、「食物製備實作」、「專題實作」、「社會技巧」為進階課程,符合校訂至少12學分規定。
              小計 3 3 校訂必修專業科目總計3學分
              實習科目 11學分
              5.98%
              食物製備實作 3 3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餐飲調製實作」「外場作業實作」、「食物製備實作」、「專題實作」、「社會技巧」為進階課程,符合校訂至少12學分規定。
              外場作業實作 4 4 實習分組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餐飲調製實作」「外場作業實作」、「食物製備實作」、「專題實作」、「社會技巧」為進階課程,符合校訂至少12學分規定。
              專題實作 2 2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餐飲調製實作」「外場作業實作」、「食物製備實作」、「專題實作」、「社會技巧」為進階課程,符合校訂至少12學分規定。
              餐飲調製實作 2 2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餐飲調製實作」「外場作業實作」、「食物製備實作」、「專題實作」、「社會技巧」為進階課程,符合校訂至少12學分規定。
              小計 11 5 4 2 校訂必修實習科目總計11學分
              特殊需求領域 社會技巧 2 1 1
              「社會技巧」為特殊需求領域
              小計 2 1 1 校訂必修特殊需求領域總計2學分
              校訂必修學分數合計 18 校訂必修總計18學分
              校訂選修 一般科目 2學分
              1.09%
              野外求生 1 1
              符合開設規定選修學分1.2-1.5倍之選修課程。
              兵家的智慧 1 1
              符合開設規定選修學分1.2-1.5倍之選修課程。
              最低應選修學分數小計 2 校訂選修一般科目總計2學分
              專業科目 2學分
              1.09%
              麵包烘焙概論 2 2
              四選一
              商店服務概論 2 2
              四選一
              汽車美容概論 2 2
              四選一
              中式麵食概論 2 2
              四選一
              最低應選修學分數小計 2 校訂選修專業科目總計8學分
              實習科目 48學分
              26.09%
              產品包裝實習 6 3 3
              補貨備料實習、產品包裝實習、陳列上架實習,三選一
              義式咖啡機實作 4 4 實習分組
              中式餐飲實作、汽車美容實作、義式咖啡機實作,三選一
              汽車美容實作 4 4 實習分組
              中式餐飲實作、汽車美容實作、義式咖啡機實作,三選一
              機具操作實習 4 4
              機具操作實習、盤點檢查實習、品質管理實習,三選一
              汽車美容實務 3 3 實習分組
              麵包烘焙實務、中式麵食實務、汽車美容實務、商店服務實務,四選一
              品質管理實習 4 4
              機具操作實習、盤點檢查實習、品質管理實習,三選一
              餐點製作實習 3 3
              顧客接待實習、餐點製作實習、櫃台結帳實習,三選一
              中式麵食實務 3 3 實習分組
              麵包烘焙實務、中式麵食實務、汽車美容實務、商店服務實務,四選一
              食材清潔實習 8 4 4
              器具清潔實習、機具清潔實習、食材清潔實習,三選一
              機具清潔實習 8 4 4
              器具清潔實習、機具清潔實習、食材清潔實習,三選一
              外場環境清潔實習 6 3 3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外場環境清潔實習、擺盤裝飾實習,三選一
              器具清潔實習 8 4 4
              器具清潔實習、機具清潔實習、食材清潔實習,三選一
              櫃台結帳實習 3 3
              顧客接待實習、餐點製作實習、櫃台結帳實習,三選一
              花卉蔬果加工實務 6 3 3
              花卉蔬果加工實務、花卉蔬果栽種實務,二選一
              顧客接待實習 3 3
              顧客接待實習、餐點製作實習、櫃台結帳實習,三選一
              陳列上架實習 6 3 3
              補貨備料實習、產品包裝實習、陳列上架實習,三選一
              器具整理實習 8 4 4
              器具整理實習、內場環境整理實習、外場環境整理實習,三選一
              中式餐飲實作 4 4 實習分組
              中式餐飲實作、汽車美容實作、義式咖啡機實作,三選一
              擺盤裝飾實習 6 3 3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外場環境清潔實習、擺盤裝飾實習,三選一
              麵包烘焙實務 3 3 實習分組
              麵包烘焙實務、中式麵食實務、汽車美容實務、商店服務實務,四選一
              盤點檢查實習 4 4
              機具操作實習、盤點檢查實習、品質管理實習,三選一
              商店服務實務 3 3 實習分組
              麵包烘焙實務、中式麵食實務、汽車美容實務、商店服務實務,四選一
              外場環境整理實習 8 4 4
              器具整理實習、內場環境整理實習、外場環境整理實習,三選一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 6 3 3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外場環境清潔實習、擺盤裝飾實習,三選一
              內場環境整理實習 8 4 4
              器具整理實習、內場環境整理實習、外場環境整理實習,三選一
              花卉蔬果栽種實務 6 3 3
              花卉蔬果加工實務、花卉蔬果栽種實務,二選一
              補貨備料實習 6 3 3
              補貨備料實習、產品包裝實習、陳列上架實習,三選一
              最低應選修學分數小計 48 校訂選修實習科目總計141學分
              校訂選修學分數合計 52 3 3 1 6 18 21 校訂選修總計151學分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8 3 3 3 3 3 3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6 1 1 2 2
              每週總上課時間(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承辦人 科主任 教務主任 校長

               二、課程架構表
              表 6-2-1 服務群餐飲服務科 課程架構表(以科為單位,1 科 1 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項目 相關規定 學校規劃情形 說明
              學分數 百分比(%)
              一般科目 部定 48-76 (25-39.6%) 62 46.27 %  
              校訂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4 2.99 % 含特殊需求
              選修 2 1.49 % 含特殊需求
              合     計 68 50.75 % 含特殊需求
              專業及實習科目 部定 專業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12 8.96 %  
              實習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42 31.34 %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60 學分為限 54 40.3 %  
              校訂 專業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3 2.24 %  
              選修 2 1.49 %  
              實習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11 8.21 %  
              選修 48 35.82 %  
              合     計 至少 80 學分 118 88.06 %  
              實習科目學分數 至少 45 學分 101 75.37 %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 192 學分 134 學分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節數)合計 12 - 18 節 18 節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節數)合計 6 - 12 節 6 節  
              上課總節數 210 節 158 節  
               
              畢業條件
               1、學生應修習之總學分為 180-192 學分,且畢業學分數需至少 160 學分及格。
               2、部定之必修領域/科目 93-136 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 % 及格,始得畢業。
                     惟學生經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通過得免修領域/科目,應逕予扣除免修學分數後,
                     再計算及格之比例,以免影響期取得畢業資格。
               3、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
                     含實習(實務、實作)科目至少 45 學分以上及格。
                     惟學生經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通過得免科目,應逕予扣除免修學分數後,
                     免受前開及格學分數之限制。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 應修習總學分 」為分母。
                          2、上課總節數 = 應修習總學分 +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合計。
                          3、部定及校訂必修學分數合計依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規定不得超過 160 學分。



              檢誤: 餐飲服務科
              上課總節數需為 210 節。請修正 !



               三、科目開設一覽表
              (一)一般科目
              表 6-3-1-1 服務群餐飲服務科 科目開設一覽表
              課程
              類別
              學年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課程
              領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部定必修語文國語文國語文國語文國語文國語文  
              英語文英語文英語文英語文     
              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     
              社會地理地理           
              公民與社會公民與社會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生物        
              物理物理           
              藝術音樂              
                 美術           
              綜合活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生涯規劃     
              健康與體育健康與護理健康與護理           
              體育體育體育體育體育體育
              全民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           
              校訂必修            婚姻與家庭  
                             心理與人生
              校訂選修      野外求生        
                       兵家的智慧     

              (二)專業及實習科目
              表 6-3-1-2 服務群餐飲服務科 科目開設一覽表(以科為單位,1 科 1 表)
              課程
              類別
              學年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科目
              類別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部定必修專業科目服務導論服務導論           
                    衛生與安全概論衛生與安全概論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概論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概論     
              實習科目基礎清潔實務              
                 基礎清潔實作           
                    職場清潔實作職場清潔實作     
                          顧客服務實務  
                             顧客服務實作
              生活用品整理實作生活用品整理實作           
                    家電使用與維護實作        
                       家事處理實作     
              食材處理實作              
                 基礎速食實作基礎速食實作        
                       飲料調製實作     
              校訂必修專業科目            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實務  
              實習科目         外場作業實作     
                    食物製備實作        
                             專題實作
                    餐飲調製實作        
              校訂選修專業科目         麵包烘焙概論     
                       中式麵食概論     
                       汽車美容概論     
                       商店服務概論     
              實習科目         麵包烘焙實務     
                       中式麵食實務     
                       汽車美容實務     
                       商店服務實務     
              花卉蔬果加工實務花卉蔬果加工實務           
              花卉蔬果栽種實務花卉蔬果栽種實務           
                          中式餐飲實作  
                          汽車美容實作  
                          義式咖啡機實作  
                          器具清潔實習器具清潔實習
                          機具清潔實習機具清潔實習
                          食材清潔實習食材清潔實習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內場環境清潔實習
                          外場環境清潔實習外場環境清潔實習
                          擺盤裝飾實習擺盤裝飾實習
                          器具整理實習器具整理實習
                          內場環境整理實習內場環境整理實習
                          外場環境整理實習外場環境整理實習
                          補貨備料實習補貨備料實習
                          產品包裝實習產品包裝實習
                          陳列上架實習陳列上架實習
                             機具操作實習
                             盤點檢查實習
                             品質管理實習
                             顧客接待實習
                             餐點製作實習
                             櫃台結帳實習


              柒、團體活動時間規劃

              說明:
              1. 團體活動時間每周教學節數以2-3節為原則。其中班級活動1節列為教師基本節數。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團體活動課程安排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週會或講座,惟社團活動每學年不得低於24節。
              2. 學校宜以三年整體規劃、逐年實施為原則,一學年或一學期之總節數配點實際教學需要,彈性安排各項活動,不受每週1節或每週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各1節之限制。
              3. 節數:請務必輸入阿拉伯數字,切勿輸入其他文字。

              序號 項目 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備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1班級活動181818181818
              2社團活動363636363636
              合計 54 54 54 54 54 54  (節/學期)
              3 3 3 3 3 3  (節/週)

              捌、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劃表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相關規定
              桃園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補充規定
              中華民國107年10月9日行政會議會議通過
              中華民國107年10月24日課程發展委員會議通過

              一、 依據
              (一)教育部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令發布、106年5月10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60048266A號令發布修正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總綱)
              (二)教育部107年2月21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60148749B號令發布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以下簡稱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
              二、 目的
              為桃園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以下簡稱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實施,以落實總綱「自發」、「互動」、「共好」之核心理念,實踐總綱藉由多元學習活動、補強性教學、充實增廣教學、自主學習等方式,拓展學生學習面向,減少學生學習落差,促進學生適性發展為目的,特訂定本校彈性學習時間補充規定(以下簡稱本補充規定)。
              三、 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實施原則
              (一) 本校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每週規劃2節彈性學習時間、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每週規劃0~2節彈性學習時間(001122)。
              (二) 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實施採全年級、班群開課1.5倍方式實施。
              (三) 各領域/群科教學研究會,得依各科之特色課程發展規劃,於教務處訂定之時間內提出選手培訓、充實(增廣)或補強性教學之開設申請;各處室得依上述原則提出學校特色活動之開設申請。
              (四) 彈性學習時間之實施地點以本校校內為原則;如有特殊原因需於校外實施者,應經校內程序核准後始得實施。
              (五) 採全學期授課規劃者,應於授課之前一學期完成課程規劃,並由學生自由選讀,該選讀機制比照本校校訂選修科目之選修機制;另授予學分之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課程,其課程開設應完成課程計畫書所定課程教學計畫,並經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通過列入課程計畫書,或經課程計畫書變更申請通過後,始得實施。
              四、 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實施內容
              (一) 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得於彈性學習時間,提出自主學習之申請。相關規定依本校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要點辦理。
              (二) 選手培訓:以抽離方式辦理,由教務處、實習處主辦(視培訓內容而定),就代表學校參加縣市級以上競賽之選手,規劃與競賽相關之培訓內容,實施培訓指導;抽離時名單由業務單位知會學期彈性學習時間指導教師,原彈性學習時間之時段,則由學務處登記為公假。申請表件如附件1-1,實施選手培訓之指導教師應填寫指導紀錄表如附件1-2。
              (三) 充實(增廣)教學:由教師規劃與各領域課程綱要或各群科專業能力相關之課程,其課程內涵可包括單一領域探究型或實作型之充實教學,或跨領域統整型之增廣教學。
              (四) 補強性教學:由教師依學生學習落差情形,擇其須補強科目或單元,規劃教學活動或課程;其中教學活動為短期授課,得由學生提出申請、或由教師依據學生學習落差較大之單元,向教務處提出開設申請及參與學生名單,並於申請通過後實施,申請表件如附件2-1;其授課教師應填寫教學活動實施規劃表如附件2-2;另補強性教學課程為全學期授課者,教師得開設各該學期之前已開設科目之補強性教學課程。實施補強性教學活動之教師應填寫指導紀錄表如附件2-3。
              (五) 學校特色活動:由學務處、輔導室負責,辦理例行性、獨創性活動或服務學習、升學輔導活動,其活動名稱、辦理方式、時間期程、預期效益及其他相關規定,應納入學校課程計畫;另得由教師就實踐本校學生圖像所需之內涵,開設相關活動(主題)組合之特色活動。
              前項各款實施內容,除選手培訓外,其規劃修讀學生人數應達12人以上,選手培訓得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併實施。
              五、 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學分(技術型高中)授予方式
              (一) 彈性學習時間之學分,採計為學生畢業總學分。
              (二) 彈性學習時間之成績,不得列入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學年學業總平均成績計算,亦不得為彈性學習時間學年學業成績之計算。
              (三) 學生修讀本校課程計畫訂定得授與學分之彈性學習時間課程,並符合以下要件者,其彈性學習時間得授予學分:
              1. 修讀全學期授課之充實(增廣)教學或補強性教學課程。
              2. 修讀期間缺課節數未超過該教學課程全學期教學總節數三分之一。
              3. 修讀後,經任課教師評量後,學生學習成果達及格基準。
              (四) 彈性學習時間未取得學分之教學課程不得申請重修。
              六、 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教師教學節數及鐘點費編列方式
              (一) 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者,依實際指導節數,核發教師指導鐘點費。若與選手培訓合併實施則由教務處總量管制,核發教師指導鐘點費。。
              (二) 選手培訓:指導學生選手培訓者,得依實際指導節數,由教務處總量管制,核發教師指導鐘點費。
              (三) 充實(增廣)教學與補強性教學:
              1. 個別教師擔任充實(增廣)教學與補強性教學課程全學期授課或依授課比例滿足全學期授課者,得計列為其每週教學節數。
              2. 二位以上教師依序擔任全學期充實(增廣)教學之部分課程授課者,各該教師授課比例滿足全學期授課時,得分別計列教學節數;授課比例未滿足全學期授課時,依其實際授課節數核發教師授課鐘點費。
              3. 個別教師擔任補強性教學短期授課之教學活動者,依其實際授課節數核發教師授課鐘點費。
              (四) 學校特色活動:由學校辦理之例行性、獨創性活動或服務學習、升學輔導活動,依各該教師實際授課節數核發鐘點費,教師若無授課或指導事實者不另行核發鐘點費。
              九、 本補充規定之實施檢討,應就實施內涵、場地規劃、設施與設備以及學生參與情形,定期於每學年之課程發展委員會內為之。
              十、 本補充規定經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通過,陳校長核定後實施,並納入本校課程計畫。

              六、 本校彈性學習時間之教師教學節數及鐘點費編列方式
              (一) 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者,依實際指導節數,核發教師指導鐘點費。若與選手培訓合併實施則由教務處總量管制,核發教師指導鐘點費。。
              (二) 選手培訓:指導學生選手培訓者,得依實際指導節數,由教務處總量管制,核發教師指導鐘點費。
              (三) 充實(增廣)教學與補強性教學:
              1. 個別教師擔任充實(增廣)教學與補強性教學課程全學期授課或依授課比例滿足全學期授課者,得計列為其每週教學節數。
              2. 二位以上教師依序擔任全學期充實(增廣)教學之部分課程授課者,各該教師授課比例滿足全學期授課時,得分別計列教學節數;授課比例未滿足全學期授課時,依其實際授課節數核發教師授課鐘點費。
              3. 個別教師擔任補強性教學短期授課之教學活動者,依其實際授課節數核發教師授課鐘點費。
              (四) 學校特色活動:由學校辦理之例行性、獨創性活動或服務學習、升學輔導活動,依各該教師實際授課節數核發鐘點費,教師若無授課或指導事實者不另行核發鐘點費。
              九、 本補充規定之實施檢討,應就實施內涵、場地規劃、設施與設備以及學生參與情形,定期於每學年之課程發展委員會內為之。
              十、 本補充規定經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通過,陳校長核定後實施,並納入本校課程計畫。

              二、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規範
              桃園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要點
              107年06月19日行政會議通過
              107年06月26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一. 依據:教育部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令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暨中華民國107年2月21日教育部臺教授國部字第 1060148749B號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
              二.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適性發展,使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擬定自主學習計畫,自主實踐與完成計畫,並自主辦理發表成果,特訂定此要點,說明自主學習實施、管理與輔導相關事宜。
              三. 本校學生自主學習事宜,設立委員會及工作小組,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 學生自主學習委員會由教務處召集,訂定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要點、研擬學生自主學習管理辦法等統籌各處室辦理相關事宜,成員包含教務主任、學務主任、實習主任、輔導主任、圖書館主任、各領域(科)召集人或代表、家長代表等。
              委員會每學年至少召開一次,規劃及檢討自主學習相關事宜,計畫討論與修正需有三分之二(含)代表出席,並經二分之一(含)成員通過,陳校長同意後公布與執行。
              (二) 學生自主學習工作小組,受理學生自主學習之申請、召開審查會議、辦理學生及家長說明會,由學務處、實習處、輔導室、圖書館輪值擔任主辦處室,其成員包含有教務主任、學務主任、實習主任、輔導主任、圖書館主任、各領域(科)召集人或代表與自主學習指導教師。
              (三) 學生自主學習計畫申請說明會與審查會議由工作小組主辦處室辦理。
              (四) 學生自主學習計畫申請與審查,辦理原則如下:
              1. 高一新生於開學後二週內提出申請計畫,舊生於指定時間內提出申請計畫。
              2. 申請計畫以學期為單位。
              3. 主辦處室收整學生申請計畫後,排除申請項目與格式不符者,將申請名單列表,提供班級導師與輔導教師了解申請情形。
              4. 主辦處室將符合之計畫平均分配當學期負責自主學習指導教師進行初審。計畫初審原則為評估計畫是否明確與可行,是否能在學校現有環境設備下完成。
              5. 審查結果分為直接通過與修改後通過兩種,後者須於指導教師協助下完成計畫修改。
              6. 審查結果經學生自主學習審查會議通過,陳校長同意後公布與執行。
              (五) 學生自主學習期間之出缺勤管理由指導教師點名、學務處登錄,學生須依據本校「學生請假暨缺曠規則」辦理請假事宜。自主學習時間申請公假不得超過3小時。
              (六) 學生自主學習之場地與指導教師由教務處安排與公告。
              (七) 學生自主學習之指導教師,依下列原則提供學生協助。
              1. 指定學生自主學習班級日誌之負責同學、協助學生自主學習計畫初審、進行學生出缺點名與通報、按月檢視學生自主學習紀錄、了解學生自主學習進度與困難、協助學生辦理自主學習成果發表、登錄學生自主學習成果完成與否。
              2. 指導教師可提供學生諮詢,無需負責學生自主學習成果之品質。
              3. 指導教師應維持自主學習班級秩序,遇學生違反規定者依校規處理。
              (八) 學生自主學習計畫成果得於指導教師或輔導室協助下,放入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九) 學生如於自主學習時間需使用其他場地,需經由指導教師同意,並出示相關證明,以便場地借用與管理。如需使用實驗室與實驗設備,需取得指導教師與實驗室管理者同意後,於教師陪同下進行實驗。
              (十) 學生自主學習資源與平台由圖書館負責建置與維護,收理表現優秀之學生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並在學生同意下,提供本校其他學生參考與學習。
              (十一) 學生自主學習期間,如有學校規劃之重要活動,須全程參加,不得以自主學習為理由拒絕出席。
              四. 學生自主學習計畫項目包含:申請名稱、申請內容、執行進度、預期成果、發表方式、需要設備等,格式詳如附件一。
              五. 學生申請自主學習計畫,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 學生自主學習依教育部規範,列入彈性學習時間。
              (二) 學生自主學習計劃項目可包含學科的延伸學習,議題學習,新科技或資訊學習等,且不得與本校已辦理之非學術社團內容相同。
              (三) 學生應於首次提出自主學習計畫前,參加學校辦理之學生自主學習計畫申請說明會,並依據規定格式,撰寫自主學習計畫。
              (四) 學生應於規定時間內,經家長同意後,向學生自主學習工作小組主辦處室提出自主學習計畫申請。
              (五) 學生應於計畫核可後,依計畫實施,記錄自主學習情形,按月繳交自主學習紀錄,並於自主學習計畫完成時於學校規定時間內,辦理自主學習成果發表。
              六. 本要點經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通過,陳請校長核定後施行,修正時亦同。



              三、彈性學習時間規劃表
              說明:
              1.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每週 0-2 節,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需6-12節。
              2. 若開設類型授予學分數者,請於備註欄位加註說明。
              3. 開設類型為「充實(增廣)性教學」或「補強性教學」,且為全學期授課時,須檢附教學大綱,敘明授課內容等。若同時採計學分時其課程名稱應為:OOOO(彈性)
              4. 開設類型為「自主學習」,由第陸章中各科所設定之彈性學習時間之各學期節數時新增,無法由此處修正。
              5. 實施對象請填入群科別等。
              6. 本表以校為單位,1校1表。

              科別 授課節數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每周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0 0 1 1 2 2
              0 0 1 1 2 2
              0 0 1 1 2 2
              0 0 1 1 2 2
              0 0 1 1 2 2
              0 0 1 1 2 2
              0 0 1 1 2 2
              餐飲服務科 0 0 1 1 2 2
                
              開設年段 開設名稱 每週
              節數
              開設
              週數
              實施對象 開設類型 師資規劃 備註
              自主學習 選手培訓 充實(增廣)性教學 補強性教學 學校特色活動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自主學習 0 0
              餐飲服務科
              V 內聘
              英文補強 1 9 V 內聘
              植物繁殖概論-上(彈性) 1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水泥製品 1 9 V 內聘
              數學補強 1 9 V 內聘
              積木程式語言 1 9 V 內聘
              第二學期 自主學習 0 0
              餐飲服務科
              V 內聘
              植物繁殖概論-下(彈性) 1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水泥製品 1 9 V 內聘
              電路模擬 1 9 V 內聘
              第三學年 第一學期 自主學習 0 0
              餐飲服務科
              V 內聘
              選手培訓 0 0 V 內聘
              食安面面觀1 2 6 V 內聘
              農業新知-上(彈性) 2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獸醫疾病文獻研究 2 9 V 內聘
              3D列印玩機構 2 6 V 內聘
              香草植物(彈性) 2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進階農概 2 9 V 內聘
              進階生物 2 9 V 內聘
              獸醫師法與流浪動物關懷 2 9 V 內聘
              機構學 2 9 V 內聘
              投影幾何 2 9 V 內聘
              進階食品分析 2 9 V 內聘
              農民團體與組織(彈性) 1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進階加工學 2 9 V 內聘
              生物科技新知(彈性) 1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木工初階 2 6 V 內聘
              電腦立體繪圖(彈性) 2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第二學期 自主學習 0 0
              餐飲服務科
              V 內聘
              選手培訓 0 0 V 內聘
              進階農概 2 9 V 內聘
              進階生物 2 9 V 內聘
              應用力學 2 9 V 內聘
              進階食品分析 2 9 V 內聘
              進階加工學 2 9 V 內聘
              雷射雕刻 2 6 V 內聘
              食安面面觀2 2 6 V 內聘
              農業新知-下(彈性) 2 18 V 內聘 授予學分
              木工初階 2 6 V 內聘
              製造概論 2 9 V 內聘

              玖、學生選課規劃與輔導
              一、校訂選修課程規劃 (含跨科、群、校選修課程規劃)
              表 9-1-1 原班級選修方式課程規劃表
              序號 科目屬性 科目名稱 適用群科別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1. 一般 野外求生 餐飲服務科 0 0 1 0 0 0
              2. 一般 兵家的智慧 餐飲服務科 0 0 0 1 0 0
              3. 專業 麵包烘焙概論 餐飲服務科 0 0 0 2 0 0
              4. 專業 商店服務概論 餐飲服務科 0 0 0 2 0 0
              5. 專業 汽車美容概論 餐飲服務科 0 0 0 2 0 0
              6. 專業 中式麵食概論 餐飲服務科 0 0 0 2 0 0
              7. 實習 產品包裝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3 3
              8. 實習 義式咖啡機實作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0
              9. 實習 汽車美容實作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0
              10. 實習 機具操作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0 4
              11. 實習 汽車美容實務 餐飲服務科 0 0 0 3 0 0
              12. 實習 品質管理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0 4
              13. 實習 餐點製作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0 3
              14. 實習 中式麵食實務 餐飲服務科 0 0 0 3 0 0
              15. 實習 食材清潔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4
              16. 實習 機具清潔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4
              17. 實習 外場環境清潔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3 3
              18. 實習 器具清潔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4
              19. 實習 櫃台結帳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0 3
              20. 實習 花卉蔬果加工實務 餐飲服務科 3 3 0 0 0 0
              21. 實習 顧客接待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0 3
              22. 實習 陳列上架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3 3
              23. 實習 器具整理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4
              24. 實習 中式餐飲實作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0
              25. 實習 擺盤裝飾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3 3
              26. 實習 麵包烘焙實務 餐飲服務科 0 0 0 3 0 0
              27. 實習 盤點檢查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0 4
              28. 實習 商店服務實務 餐飲服務科 0 0 0 3 0 0
              29. 實習 外場環境整理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4
              30. 實習 內場環境清潔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3 3
              31. 實習 內場環境整理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4 4
              32. 實習 花卉蔬果栽種實務 餐飲服務科 3 3 0 0 0 0
              33. 實習 補貨備料實習 餐飲服務科 0 0 0 0 3 3
               
              表 9-2-1 多元選修方式課程規劃表
              序號 科目屬性 科目名稱 適用群科別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開課方式 同時段開課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二、選課輔導流程規劃
                (一)流程圖(含選課輔導及流程)
               
              注意:請參閱填報系統上傳檔案「108_033302_選課輔導程規劃_流程圖.pdf」,請另行檢附。
                (二)日程表
               
              序號 時間 活動內容 說明
              1 12月15日/6月15日 選課輔導 舊生利用前一學期末進行選課宣導
              2 7月13日 / 8月20-8月24日 選課宣導 選課說 明會 新生利用報到時段進行選課宣導
              新生利用訓練時間進行分組選課
              3 12月22日(第1學期)/6月22(第2學期) 學生進行選課 1. 選課諮詢輔導
              2. 以電腦選課方式進行
              3. 規劃1.2~1.5倍選修課程
              4. 相關選課流程參閱流程圖
              5. 進行分組選課
              4 8月/30日(第1學期)/2月/11日(第2學期) 正式上課 跑班上課
              5 9月(第1學期)/2月(第2學期) 加、退選 得於學期前兩週進行
              6 6月 檢討 課發會進行選課檢討
              三、選課輔導措施
              二、選課輔導措施
              為實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的教育理念,實現「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願景,本校各群科開設選修課程,提供學生依照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並協助學生諮詢學校師長與家長之意見,參考課程地圖、課程手冊,自主選修合適之課程以導引其適性發展。
              各學期選課時,各領域之必修課程(部定必修與校訂必修)皆需納入選課計畫。選修課程部份,可就該學期各領域所開設之選修科目選擇。選課方式訂定高一第一學期於新生訓練期間實施,其餘各學期均於前一學期結束前實施。有關選課輔導相關措施,說明如下:
              (一) 新生說明會:利用新生銜接課程或始業輔導介紹高、國中教育之差異,高中畢業生之 進路發展以及大學入學管道多元化之概念。一上辦理各群科課程說明會,介紹三年課程學習內容與生涯發展、學習進路等。
              (二) 量表及測驗:於高一實施興趣量表及性向測驗,提供客觀之評量資訊,協助學生探索自我,並進行選課選組輔導。高三實施大學學系探索量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對大學各學系學習興趣,以利找到適合的「系群」及「學系」。
              (三) 選課說明會:舉辦選課說明會,由課程諮詢師於6月、12月彈性學習時間召開團體輔導,提供學生有關選讀課程的資訊,請學生考慮性向、興趣及生涯規劃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能力其傾向的課程,並依需要提供個別輔導。
              (四) 親師座談會:辦理10月份親職座談會或說明會,藉親師溝通之機會,讓家長了解有關子女之生涯發展的各項因素,俾協助子女選擇最適合個人能力與興趣之課程,以利未來發展。

               
              注意:請參閱填報系統上傳檔案「108_033302_ 選課輔導程規劃_選課輔導措施」,請另行檢附。

              附件、教學大綱
              附件一:部定一般科目各領域跨科之統整型、探究型、實作型課程規劃
              附件二: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一)一般科目
               表 11-2-1-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sychology&Life
              師資來源 校內單科
              科目屬性
              非跨領域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課綱核心素養 A 自主行動: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B 溝通互動: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 社會參與: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1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了解個人優勢能力 2.發掘個人興趣 3.了解個人裡想我與現實我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我是誰1-1自我與我的存在2
              單元二 探索自我2-1我會是怎樣的人?4
              單元三 生涯規劃3-1我的將來如何?2
              單元四 克服障礙我要克服哪些障礙?─自我障礙與超越2
              單元五 電影欣賞5-1 自我探索與克服障礙電影欣賞
              5-2 討論
              5-3 學習單
              4
              單元五 自我實現6-1我要何去與何從?─自我目標與實現2
              單元六 規劃願景7-1我的未來不是夢!─為成長規劃願景2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操作法、問答法、觀察法、作品。
              教學資源 一、上網查詢。 二、參考坊間報章雜誌與刊物。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問答法、圖示法、多媒體教學法、示範法、實物展示法、練習法。 二、教學資源:投影片、影片、實物、圖(照)片。 三、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1-2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師資來源 校內單科
              科目屬性
              非跨領域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課綱核心素養 A 自主行動: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B 溝通互動: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 社會參與: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1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婚姻與家庭」是一門具有生活化、藝術化的學科;它涵蓋著社會、心理、科學、哲學、管理等領域的知識與認知。這門科目主要探討的課程議題有:婚姻與家庭的重要性、夫妻相處之道、兩性角色扮演、擇偶、約會、單身、同居、離婚、婚姻的基本概念、婚姻的方式與型態、中國的禮俗、家庭的基本概念與功能等等。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擇偶與約會1-1擇偶的方式與重要性
              1-2約會的功能與重要性
              1-3感情的發展
              3
              單元二 婚姻的基本概念2-1婚姻的意義
              2-2功能與相關法規
              2
              單元三 婚姻型態3-1良好、未婚同居、喪偶、未婚單親等3
              單元四 婚姻的經營4-1感情經營與衝突管理3
              單元五 家庭的基本概念5-1家庭的定義
              5-2功能
              5-3組成與互動
              3
              單元六 家庭的經營6-1感情經營
              6-2情緒與衝突調適
              4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頭測驗、紙筆測驗、角色扮演
              教學資源 投影機、網路資源
              教學注意事項 1、引導學生認識自我。 2、培養婚姻生活經營的能力。 3、建立幸福美滿家庭的遠景。 4、享受婚姻、家庭的樂趣。 5、訓練自我學習。 6、問題發現與解決改善。

               表 11-2-1-3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the open country seeks livehood
              師資來源 校內單科
              科目屬性
              非跨領域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課綱核心素養 C 社會參與: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學生圖像 品格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1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協助每位戶外參與者,建立正確安全觀念,了解求生知識。 二、結合台灣地區地形、季節、氣候特性,作為意外狀況辨識判斷之工具。 三、從「野外安全概念」及「野外活動前應有的準備」二個部份切入,引述野外求生基本常識與自救互救技能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野外活動準備事項1-1活動計畫
              1-2整備要領
              2
              單元二 野外求生常識2-1我國野外地區特性
              2-2可食用植物(或生物)的認識
              2-3環境生態保育
              3
              單元三 野外求生基本知能3-1 應變原則
              3-2 急救要領
              3-3 求救方式
              3-4 食物取得
              3-5 野炊技能
              3-6 住所搭建
              9
              單元四 實作練習4-1計畫撰寫
              4-2 狀況模擬與處置
              4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頭測驗、紙筆測驗、實作演練
              教學資源 部編教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以練習法、分組教學和講述法為主,並搭配影片、繪本、插畫、新聞時事等媒材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 二、教學評量:操作法、觀察法、口頭問答。 三、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1-4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The wisdom of the military
              師資來源 校內單科
              科目屬性
              非跨領域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課綱核心素養 A 自主行動: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C 社會參與: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學生圖像 品格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1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培育歷史宏觀視野,深植慎戰和平理念。 二、充實兵學知識素養,涵養國防戰略思維。 三、瞭解先進科技知能,擴大國防知識視野。 四、養成反恐應變能力,奠定社會安全基石。 五、培養野外求生知能,增進自我防衛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兵學概論1-1兵學的意義與內涵
              1-2兵學的發展歷程與研究方法
              4
              單元二 孫子兵法2-1孫子生平
              2-2《孫子兵法》主要內涵
              2-3對後世影響
              6
              單元三 戰爭論3-1 克勞塞維茲生平
              3-2 《戰爭論》主要內涵
              3-3 對後世影響
              8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頭評量、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部編教材
              教學注意事項 一、選修課程內容如無必然之順序性,可視教材及教學需求選擇適切之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二、授課時,應掌握學生學習情緒,並結合生活輔導,相機融入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海洋教育(包括區辨海域衝突之原因、海上海下的國防科技武器、海洋科技與國防的關係)、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消費者保護教育、多元文化及永續發展等議題。 三、運用時事及其他課外活動學習心得,指導學生利用相關資訊,從國防軍事及全民防衛觀點去思考和類化推理,以瞭解事物不同層面之現象與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願。 四、教學實施應隨時蒐集最新資料,充實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二)專業科目
               表 11-2-2-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racticum of Office Application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思創力
              適用科別
                   
              3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培養使用電腦處理文書事務等能力。 (二)培養運用電腦處理工作、傳送資料以及通訊的能力。 (三)具備網路使用安全知能。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電郵信箱與網路安全11-1 電子郵件信箱申請與使用3
              單元一 電郵信箱與網路安全21-2 社群網路服務使用注意事項3
              單元二 基礎電腦文書處理12-1 英文打字練習6
              單元二 基礎電腦文書處理22-2 中文打字練習6
              單元二 基礎電腦文書處理32-3 Word功能認識與應用6
              單元二 基礎電腦文書處理42-4 Excel功能認識與應用9
              單元二 基礎電腦文書處理52-5 PowerPoint功能認識與應用9
              單元三 基礎圖像影音處理13-1 照片修圖6
              單元三 基礎圖像影音處理23-2 影像剪輯6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 透過參訪實際的辦公室及職場,使學生了解電腦實際之使用需求。 2. 學校提供完善的電腦軟硬體等設備,供學生實際學習使用。 3. 教學相關的網站、書籍、報章雜誌及教具等。
              教學資源 電腦、程式軟體、網際網路。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材編選 1.教材之編選可以辦公室、商店及生活中常用的電腦軟體為主,並視實際工作事務需求擴充教材內容。並可編選生動、實用的教材,啟發學生的興趣及創造力。 2.授課時宜多以投影片、影片等多媒體教材呈現,並引用、編製適切教科書或講義,以利學生學習。 (二)教學方法 1.電腦應用的教導宜著重實際的操作,確保學生具備基礎操作能力,並依學生能力強化其故障排除等問題解決能力。提供學生大量上機練習的機會,並注重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 2.可以結合各主要單元,設計出完整作業單,並針對學生能力差異,僅強調基本概念、操作方法,或者加強電腦維護、故障排除等。 3.學科間宜跨科合作,如以本科結合語文、數學或美術等科目,以及校外教學等學校活動,鼓勵學生以電腦輸出作業或成品。 4.可配合節慶活動(如:母親節、新年、校慶、運動會等)安排相關課程,如卡片、海報製作等。 5.可依據學生學習功能及障礙狀況,使用電腦輔具,調整電腦輸入方式,必要時請連結相關專業進行評估,如調整鍵盤、滑鼠,使用特殊開關等等。 (三)學習評量 1. 採多元評量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學習情形,調整教材難易度,以及彈性調整教學進度。 2. 以課堂活動、任務完成度、實作評量、作業評定等方式評量。 3. 儘量複習及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相關電腦技能,如電腦打字作業以 Email 方式寄送給老師。

               表 11-2-2-2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of Toast Baking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2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培養取得烘焙丙級證照。 2.熟悉烘焙丙級檢定之烘焙學科試題。 3.完成烘焙丙級檢定之麵包類產品製作。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烘焙學科試題11-1 產品分類
              1-2 原料之選用
              1-3 產品製作
              1-4 品質鑑定
              8
              單元一 烘焙學科試題21-5 烘焙食品之包裝
              1-6 食品之貯存
              4
              單元二 烘焙食品-紅豆甜麵包2-1 紅豆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2-2 撰寫紅豆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2-3 紅豆甜麵包
              6
              單元三 烘焙食品-布丁甜麵包3-1 布丁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3-2 撰寫布丁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3-3 布丁甜麵包
              6
              單元四 烘焙食品-奶酥甜麵包4-1 奶酥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4-2 撰寫奶酥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4-3 奶酥甜麵包實作
              6
              單元五 烘焙食品-橄欖形餐包4-1 橄欖型餐包配方表計算
              4-2 撰寫橄欖型餐包製作報告表
              4-3 橄欖型餐包實作
              6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3.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顏耀焜、顏文章(2015)。丙級烘焙食品學科題庫精要解析-2015年最新版-附贈OTAS題測系統。台科大。 2.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全球資訊網。http://www.labor.gov.tw/index.jsp 3.自編教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逐題講解烘焙丙級檢定之烘焙學科試題,並輔以考古題及線上題測系統的練習,增進學生對試題的理解及熟練度。 2.麵包產品實作、配方表計算以及製作報告表的填寫,由教師示範再讓學生進行實作練習,並視學生程度提供不同程度的協助與提示,讓學生熟稔麵包類產品的製作。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2-3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noodl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2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中式麵食的認識 二、教導學生正確的食品安全衛生及營養相關知識。 三、培養學生能辨別市面上中式麵食製品的特徵。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中式麵食的由來11-1中式麵食的源由
              1-2小麥構造的認識
              1-3中式麵食常用的麵粉
              2
              單元二 食品安全衛生及營養2-1食品安全衛生
              2-2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規
              2-3營養及健康飲食
              4
              單元三 水調(和)麵食3-1冷水麵食
              3-2燙麵食
              3-3燒餅油條
              9
              單元四 發麵食4-1發酵麵食
              4-2發粉麵食(蒸)
              4-3發粉麵食(油炸)
              9
              單元五 酥(油)皮麵食5-1酥(油)皮麵食的認識
              5-2常見的酥(油)皮麵食
              6
              單元六 糕(漿)皮類麵食6-1糕(漿)皮麵食的認識
              6-2常見的糕(漿)皮麵食
              6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評量方法可含觀察、作業評定、口試、筆試、操作測驗等。
              教學資源 一、上網查詢。 二、參考坊間報章雜誌與刊物。
              教學注意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2-4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Car Beauty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2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瞭解汽車美容工場的配置及安全操作方式。 2.認識汽車各部名稱及功用。 3.培養學生具備操作汽車美容相關工具及設備之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清潔汽車外部的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工場安全與衛生11-1 工場安全及環境衛生概要介紹
              1-2 工場機具設備操作使用說明
              1-3 工場用電安全講解
              4
              單元二 汽車簡介12-1 車輛種類與規格介紹4
              單元二 汽車簡介22-2 汽車外部構造介紹
              2-3 汽車內部構造介紹
              8
              單元二 汽車簡介32-4 汽車廠牌的認識4
              單元三 汽車美容材料認識及工具設備的使用13-1 清潔劑的種類與認識
              3-2 高壓洗車機的使用
              3-3 泡沫機的使用
              9
              單元三 汽車美容材料認識及工具設備的使用23-4 風槍的使用3
              單元四 車輛外部清潔維護4-1 車身外部清潔(含前後保險桿)
              4-2 輪圈之清洗
              4-3 車輛擦乾、門邊縫擦拭
              4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實作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和相關書籍、成品、多媒體教材、網路數位資訊、雜誌等。 3.相關教學硬體設備。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及認識汽車內、外觀及相關構造。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評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3.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三、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2-5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Retail Sales Serv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
              適用科別
                   
              2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瞭解商店服務的專業知能。 2. 熟練商店服務應用技巧,並提升應對顧客的能力。 3. 養成良好的商業禮儀。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商店服務專業知能11-1商業相關行業介紹
              1-2商品種類、銷售、倉儲方式及技巧
              1-3商店經營的基本要素及商業登記
              7
              單元一 商店服務專業知能21-4商店清潔管理流程3
              單元二 商店服務基本技能12-1商品陳列的歸類與陳列技巧
              2-2櫥窗布置
              2-3櫃檯工作與開立發票、收據
              2-4簡易包裝技巧
              8
              單元二 商店服務基本技能22-5商品促銷過程、技巧及消費者需求
              2-6促銷的功能、相關工具介紹及運用
              8
              單元二 商店服務基本技能32-7門市報表的閱讀與應用4
              單元三 商店服務禮儀3-1服務台的應對項目與要領
              3-2 商店服務職業道德
              6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語問答、紙筆測驗、報告、演練、觀察、作業書寫、實作
              教學資源 1. 林佳男、施志勳(2014)。門市服務丙級證照技能檢定學術科解析。臺北市:旗立資訊。 2. 林佳男(2013)。門市服務丙檢術科-櫃檯作業-微創POS系統。臺北市:旗立資訊。 3. 自編教材。 4. 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 本課程為培養學生具備商店服務專業知能、應用技巧及商業禮儀為主。 2. 可配合門市服務丙級學術科各類題目為學生做講解,再進入熟練階段。 3. 本課程宜以講述法、練習法、實作、配合生活實例交替運用,以使學生的概念建立能夠完整。 4. 可多利用影片、圖片等具體方式解說課程內容,並輔以多次練習以加深學生熟習度。 二、教學評量: 1. 本課程評量方式宜以紙筆測驗、操作、演示、觀察等交替使用,以達多元評量之原則。 2. 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三、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了解學生起點行為設計教材內容。 2. 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 課程可配合校內現有門市服務硬體設施、教學材料進行課程 設計。

              (三)實習科目
               表 11-2-3-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Food preparation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能夠製作各式不同中式麵食。 2.能夠用直接法製作各式不同造型吐司。 3.能夠用直接法製作各式不同造型麵包。 4.能夠製作各式麵包的餡。 5.能夠製作各式不同調理麵包。 6.能夠製作各式麵包。 7.能夠包裝各種不同造型的麵包。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中式麵食製作11-1夾餡饅頭,如:巧克力饅頭、起士饅頭…等(抹、捲)
              1-2造型饅頭,如:兔子饅頭、刺蝟饅頭、桃子饅頭…等。(剪)
              1-3花捲饅頭(切)
              9
              單元一 中式麵食製作21-4銀絲捲(切細條)3
              單元二 造型吐司直接法製作12-1斑馬吐司(桿)
              2-2雙色吐司(桿、捲)
              2-3長頸鹿吐司(桿成薄片、搓成長條)
              9
              單元二 造型吐司直接法製作22-4豹紋吐司(精細動作)3
              單元三 造型麵包直接法製作13-1長條狀造型麵包如:芝麻酥條、起士條…等(搓成長條狀)
              3-2扁形造型麵包如:雜糧羅葉、羅勒麵包…等(桿)(果汁機、榨汁機、壓汁器…)
              3-3多層次造型麵包,如:微波麵包、羅宋麵包…等(三折法)
              9
              單元四 麵包餡的製作4-1鹹麵包餡料
              4-2甜麵包餡料
              4-3裝飾麵包餡料
              9
              單元五 調理麵包的製作5-1沾料麵包
              5-2夾餡麵包
              5-3肉鬆捲麵包
              9
              單元六 歐式麵包的製作6-1歐式麵包3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操作法、問答法、觀察法、作品。
              教學資源 實物、圖(照)片。
              教學注意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2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Field work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職業清潔實作」與「外場作業實作」規畫為二年級下學期學生校外職場之課程,與賣場合作,依照學生能力、興趣,分配到不同的部門學習,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賣場工作環境 2.提升職業技能。 3.能完成負責的工作 4.建立工作意識與倫理。 5.建立合宜的工作態度。 6.提升溝通與人際適應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賣場環境介紹1-1 說明賣場各部門的作業環境
              1-2 工作禮儀與注意事項
              1-3 行前相關說明
              8
              單元二 賣場環境認識2-1賣場人員介紹
              2-2賣場環境認識
              8
              單元三 外場作業實作13-1各部門器具、機具的操作與使用8
              單元三 外場作業實作23-2各部門清潔與打掃8
              單元三 外場作業實作33-3各部門職業技能之訓練8
              單元三 外場作業實作43-4 外場作業工作實作18
              單元四 外場工作人際溝通14-1與同事、顧客相處的合宜態度8
              單元四 外場工作人際溝通24-2衝突事件的案例分享8
              單元四 外場工作人際溝通34-3人際溝通的方法與技巧8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 宜採用紙筆測驗、操作、觀察等交替使用,符合多元評量 2. 宜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評量。
              教學資源 1. 自編教材 2. 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 此課程為本科每位學生應具備對環境服務業的基礎知能,並具備門市服務的清潔工作與職業道德概念。 2. 宜採用講述法、練習法,配合生活實例交替運用,建立學生完整概念。 3. 宜多配合實際演練加深學生印象。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3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Thematic implementation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群科中心學校公告-校訂參考科目
              學生圖像 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2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結合相關科目課程,增進學生良好人際互動、問題解決、自我決策、統整應用資訊、交通、圖文編輯與撰寫等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旅遊行程規劃11-1認識常見旅遊相關資料(導覽手冊、書籍、網站等)4
              單元一 .旅遊行程規劃21-2 複習相關知能(金錢與時間計算、地圖查詢、流程規劃、表格呈現)2
              單元一 旅遊行程規劃31-3小組討論規劃一日遊行程8
              單元一 旅遊行程規劃41-4編撰旅遊導覽手冊7
              單元一 旅遊行程規劃51-5實地走訪一日遊行程7
              單元一 旅遊行程規劃61-6編撰旅遊成果冊及發表8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本課程評量方式宜以紙筆測驗、操作、演示、實作、觀察、報告等交替使用,以達多元評量之原則。 2.宜每週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期末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筆電、手機、旅遊相關教材、辦公事務機器
              教學注意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4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atering modulation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2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認識收銀台及周邊外接設備配置面板名稱、功用。 (二)培養收銀時話術應對的能力。 (三)培養實際操作技能與應用的能力。 (四)培養保養及維護的基礎操作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POS觸控收銀機認識1-1.觸控收銀機面板、功用介紹
              1-2.發票機裝卸、連線
              1-3.交接班及借零設定
              8
              單元二 餐飲結帳程序及話術運用12-1.餐飲結帳服務話術應用5
              單元二 餐飲結帳程序及話術運用22-2.登錄餐飲商品5
              單元二 餐飲結帳程序及話術運用32-3.結帳找零作業5
              單元二 餐飲結帳程序及話術運用42-4離櫃日結作業5
              單元三 櫃台作業3-1櫃台作業題庫及情境練習(門市丙檢學科單元五)8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實作、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門市服務丙級檢定題目 3.網路資訊和相關書籍、成品、多媒體教材、網路數位資訊、雜誌等。 4.相關教學硬體設備。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材編選 1.配合學生的能力,編選合適之教材;考量學生需求,編選簡單扼要與深入淺出之教材。 2.利用工作分析法編選教材,以利學生進行操作及演練。 (二)教學方法 1.除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之教學外,需強調工作技能之演練,以提高學生實作類化的能力。 2.需加強運用學校的相關設備,提供學生實作練習的機會。 3.需了解學生之優弱勢能力,並加強學生優勢管道的學習。 4.教學時儘量利用多媒體,並強調觀察、示範、模仿、提示及演練或操作,以提高學生實作的能力。 5.需安排學生分組練習活動,藉由小組之同儕合作學習,強化個別學生之優勢能力及團隊合作的學習。 (三)學習評量 1.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彈性運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強調以學生優勢管道進行評量。 (1)在認知方面的評量,可彈性運用筆試或口述。 (2)在技能方面的評量,可模擬情境演練及實際職場的互動情形,工作技能則同時兼顧操作正確性與速度,並視情況斟酌加重技能分數的比例。 (3)在情意方面的評量,需強調工作環境及操作器具之安全。 2.需兼顧形成性及總結性評量,以確認學生熟練各項獨立技能,進而統整運用各項能力。

               表 11-2-3-5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Baking Practical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培養取得烘焙丙級證照。 2.完成烘焙丙級檢定之麵包類產品製作。 3.完成烘焙丙級檢定之吐司類產品製作。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紅豆甜麵包製作1-1紅豆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1-2撰寫紅豆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1-3 紅豆甜麵包實作
              7
              單元二 布丁甜麵包製作2-1布丁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2-2撰寫布丁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2-3 布丁甜麵包實作
              7
              單元三 奶酥甜麵包製作3-1奶酥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3-2撰寫奶酥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3-3 奶酥甜麵包實作
              7
              單元四 橄欖型餐包製作4-1奶酥甜麵包配方表計算
              4-2撰寫奶酥甜麵包製作報告表
              4-3 奶酥甜麵包實作
              7
              單元五 圓頂奶油吐司製作5-1圓頂奶油吐司配方表計算
              5-2撰寫圓頂奶油吐司製作報告表
              5-3圓頂奶油吐司實作
              8
              單元六 圓頂葡萄乾吐司製作6-1圓頂葡萄乾吐司配方表計算
              6-2撰寫圓頂葡萄乾吐司製作報告表
              6-3圓頂葡萄乾吐司實作
              9
              單元七 山形白吐司製作6-1山形白吐司配方表計算
              6-2撰寫山形白吐司製作報告表
              6-3圓頂山形白吐司實作
              9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演講法、示範法、實作法、問答與討論法
              教學資源 影片、實物、圖(照)片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講述法、問答法、示範法、實物展示法、練習法。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6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hinese Style Wheat Flour Processing - Ferment Dough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可以熟悉中式麵食加工丙級檢定發麵類發粉麵食產品之製作流程。 2.能夠獨立完成中式麵食加工丙級檢定發麵類發粉麵食產品。 3.會自行計算中式麵食加工丙級檢定發麵類發粉麵食產品之材料重量。 4.可以熟悉中式麵食加工丙級檢定發麵類發酵麵食產品之製作流程。 5.能夠獨立完成中式麵食加工丙級檢定發麵類發酵麵食產品。 6.會自行計算中式麵食加工丙級檢定發麵類發酵麵食產品之材料重量。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發糕製作1-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發糕的製作
              1-2會自行計算出發糕之材料重量。
              6
              單元二 黑糖糕2-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黑糖糕的製作。
              2-2會自行計算出黑糖糕之材料重量。
              6
              單元三 馬拉糕製作3-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馬拉糕的製作。
              3-2會自行計算出馬拉糕之材料重量。
              7
              單元四 -蒸蛋糕製作4-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蒸蛋糕的製作。
              4-2會自行計算出蒸蛋糕之材料重量。
              7
              單元五 白饅頭製作5-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白饅頭的製作。
              5-2會自行計算出白饅頭之材料重量。
              7
              單元六 雙色饅頭製作6-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雙色饅頭的製作。
              6-2會自行計算出雙色饅頭之材料重量。
              7
              單元七 三角豆沙包製作7-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三角豆沙包的製作。
              7-2會自行計算出三角豆沙包之材料重量。
              7
              單元八 菜肉包製作8-1能夠獨立完成丙檢品項菜肉包的製作。
              8-2會自行計算出菜肉包之材料重量。
              7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語問答、紙筆測驗、觀察、實作。
              教學資源 一、上網查詢。 二、參考坊間報章雜誌與刊物。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講述法、問答法、示範法、實物展示法、練習法。 二、教學評量:操作法、問答法、觀察法、作品。 三、教學資源:實物、圖(照)片。 四、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7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racticum of Car Cleaning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具備操作汽車美容相關工具及設備之能力。 2.培養學生具備清潔汽車外部的基本能力。 3.培養學生具備清潔汽車內部的基本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打蠟之技能。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汽車美容工具設備的使用1-1 高壓洗車機的使用
              1-2 泡沫機的使用
              1-3 風槍的使用
              1-4 吸塵器的使用
              6
              單元二 車輛外部清潔維護12-1 車身外部清潔(含前後保險桿)6
              單元二 車輛外部清潔維護22-2 腳踏墊之清洗6
              單元二 車輛外部清潔維護32-3 輪圈之清洗6
              單元二 車輛外部清潔維護42-4 車輛擦乾、門邊縫擦拭6
              單元三 車輛內部清潔維護3-1 內裝擦拭
              3-2 座椅清潔及車內吸塵
              6
              單元四 車輛外部打蠟14-1 打蠟材料及工具的認識6
              單元四 車輛外部打蠟24-2 手工打蠟6
              單元四 車輛外部打蠟34-3 電動打蠟6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實作、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和相關書籍、成品、多媒體教材、網路數位資訊、雜誌等。 3.相關教學硬體設備。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及認識汽車內、外觀及相關構造。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評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3.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三、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8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Retail sales service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應用商店服務專業知能。 2. 熟練櫃檯結帳作業流程。 3. 熟練電子與手動紙本作業流程。 4. 執行商店清潔與整體執行流程。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應用商店服務專業知能11-1顧客應對禮儀應用。
              1-2商品陳列應用。
              1-3商品促銷及銷售技巧。
              9
              單元一 應用商店服務專業知能21-4客訴與危機處理sop流程。
              1-5偽鈔區辨。
              6
              單元二 櫃檯結帳作業12-1 結帳術語的應用。6
              單元二 櫃檯結帳作業22-2文教類pos系統應用與練習。6
              單元二 櫃檯結帳作業32-3零售服務類pos系統應用與練習。6
              單元三電子與手動紙本作業3-1手動開立各式發票與收據。
              3-2閱讀商品銷售狀況報表。
              3-3商品有效期限之判讀。
              9
              單元四 清潔流程與執行14-1清潔排班表的建立。
              4-2清潔相關設備的流程與應用。
              6
              單元四 清潔流程與執行24-3地板清潔
              4-4玻璃清潔
              6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語問答、紙筆測驗、報告、演練、觀察、作業書寫、實作。
              教學資源 1. 林佳男、施志勳(2014)。門市服務丙級證照技能檢定學術科解析。臺北市:旗立資訊。 2. 林佳男(2013)。門市服務丙檢術科-櫃檯作業-微創POS系統。臺北市:旗立資訊。 3. 自編教材。 4. 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 本課程為培養學生應用商店服務專業知能、實際操作商店服務技巧為主。 2. 可配合門市服務丙級學術科各類題目為學生做講解,再進入熟練階段。 3. 本課程宜以講述法、練習法、實作、配合生活實例交替運用,以使學生的概念建立能夠完整。 4. 可多利用影片、圖片等具體方式解說課程內容,並輔以多次練習以加深學生熟習度。 二、教學評量: 1. 本課程評量方式宜以紙筆測驗、操作、演示、觀察等交替使用,以達多元評量之原則。 2. 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三、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了解學生起點行為設計教材內容。 2. 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課程可配合校內現有門市服務硬體設施、教學材料進行課程 設計。

               表 11-2-3-9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Flower and fruit process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一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培養基礎農園藝種植維護能力。 2.瞭解食用作物之種類及生長習性。 3.熟悉採收後處理技術、食品加工及盆栽管理,進而分級、包裝及銷售。 4.培養良好專業素養與認真敬業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農園藝植物與資材種類11-1園藝植物的分類、識別與栽培
              1-2資材種類
              9
              單元一 農園藝植物與資材種類21-3栽培介質9
              單元二 可食用作物介紹與繁殖12-1播種9
              單元二 可食用作物介紹與繁殖22-2植物分類與辨識9
              單元三 採收後處理技術13-1採收工具介紹
              3-2採收後分級包裝
              9
              單元三 採收後處理技術23-3產品銷售解說練習9
              單元四 食品加工14-1食品加工衛生安全9
              單元四 食品加工24-2市面上加工產品介紹
              4-3非食品類加工產品
              9
              單元五 盆栽管理與照顧15-1常見盆栽植物介紹
              5-2修剪的方法與目的
              5-3摘心的方法與目的
              9
              單元五 盆栽管理與照顧25-4盆栽施肥技術
              5-5盆栽澆水技術
              9
              單元六 盆栽應用技術16-1移盆技術
              6-2園藝植物佈置應用
              6
              單元六 盆栽應用技術26-3組合盆栽設計
              6-4組合盆栽維護與管理
              6
              單元六 盆栽應用技術36-5植栽換盆技術6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彈性運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強調以學生優勢管道進行評量。 2.評量方式包括:觀察、實際操作、紙筆測驗、口頭報告、學習態度。
              教學資源 1.利用學校相關實作場域,包括:鴻福農場,提供學生實作練習。 2.以日常生活常見之農園藝為講授主體,教師可視學生的學習程度調整講述內容;能力較弱的學生,可簡化或部分參與實作步驟,作為學習的重點。 3.根據市面上屬於農園整理、園藝整理的相關書籍作為參考,自行編製課堂講義;蒐集園藝相關圖片,並彩色列印作為輔助教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實際帶至農場,現場講解並操作。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其互相觀摩學習,培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及需求,給予適時協助與引導,藉此建立並提高學生的自信與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配合當地之氣候及季節性等條件,彈性選擇作物種類。 2.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與實施學期僅供參考,教師得因學生實際需求,增減單元時數,務使學生能有實質學習成效。

               表 11-2-3-10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Flower plant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一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培養基礎農園藝種植維護能力。 2.瞭解農園藝作物之種類及生長習性。 3.熟悉農園藝作物生產、栽培及管理維護的基本技能。 4.培養良好專業素養與認真敬業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農園藝工作準備1-1園藝整理從業人員基本條件
              1-2園藝整理工作之服裝儀容
              1-3安全防護原則
              6
              單元二 農園藝工具保養2-1手工具的使用與保養6
              單元三 農園藝植物與資材種類13-1園藝植物的分類與識別
              6
              單元三 農園藝植物與資材種類23-2資材種類6
              單元三 農園藝植物與資材種類33-3栽培介質6
              單元四 農園藝基本操作技術14-1整地9
              單元四 農園藝基本操作技術24-2作畦9
              單元五 田間栽培技術15-1田間播種6
              單元五 田間栽培技術25-2田間定植6
              單元五 田間栽培技術35-3基本設施建立6
              單元六 田間雜草管理6-1常見雜草種類
              6-2雜草防治方法
              6
              單元七 有性繁殖17-1認識種子與發芽條件
              9
              單元七 有性繁殖27-2播種方法
              7-3種子盆栽的利用
              9
              單元八 無性繁殖18-1無性繁殖的種類
              8-2扦插的種類與方法
              9
              單元八 無性繁殖28-3扦插技術與實作
              8-4分株技術與實作
              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彈性運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強調以學生優勢管道進行評量。 2.評量方式包括:觀察、實際操作、紙筆測驗、口頭報告、學習態度。
              教學資源 1.利用學校相關實作場域,包括:鴻福農場,提供學生實作練習。 2.以日常生活常見之農園藝為講授主體,教師可視學生的學習程度調整講述內容;能力較弱的學生,可簡化或部分參與實作步驟,作為學習的重點。 3.根據市面上屬於農園整理、園藝整理的相關書籍作為參考,自行編製課堂講義;蒐集園藝相關圖片,並彩色列印作為輔助教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實際帶至農場,現場講解並操作。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其互相觀摩學習,培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及需求,給予適時協助與引導,藉此建立並提高學生的自信與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配合當地之氣候及季節性等條件,彈性選擇作物種類。 2.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與實施學期僅供參考,教師得因學生實際需求,增減單元時數,務使學生能有實質學習成效。

               表 11-2-3-1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hinese Foods cook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群科中心學校公告-校訂參考科目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暸解及運用中式菜餚的烹調方法與技巧。 2. 認識與學習調味料的運用。 3. 使學生習得中餐烹調基本技巧,進而創造美味佳餚。 4. 暸解烹飪的基本知識。 5. 培養食物選購及烹飪的基本技巧。 7. 熟練各種烹飪設備的正確操作。 8. 建立良好的餐飲安全與衛生習慣。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中餐廚房11-1中餐廚房的場地認識9
              單元一 中餐廚房21-2中餐廚房的器具認識9
              單元二 中餐材料12-1調味料及辛香料9
              單元二 中餐材料22-2中餐主材料認識9
              單元二 中餐材料32-3中餐副材料認識9
              單元三 中餐刀法與烹飪13-1切割法的認識與運用(條、絲、塊)9
              單元三 中餐刀法與烹飪23-2常用烹調法的認識與操作-蒸、煮9
              單元三 中餐刀法與烹飪33-2常用烹調法的認識與操作-煎、炒9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操作法、問答法、觀察法、作品。
              教學資源 投影片、影片、實物、圖(照)片。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講述法、問答法、示範法、實物展示法、練習法。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12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racticum of Car Cleaning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使學生了解車輛美容基礎工作原理。 (二)使學生認識車輛美容材料之特性及其應用。 (三)培養學生操作車輛美容相關工具、設備之能力。 (四)培養學生具備清潔車輛外部及內裝的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複習車輛美容材料1-1汽車美容或保養用品的種類
              1-2美容或保養用品的比例調製與保存
              4
              單元二 複習車輛美容工具的使用與保養2-1高壓洗車機的操作與保養
              2-2吸塵器的使用
              2-3泡沫機的操作與保養
              4
              單元三 複習車身外部維護與保養3-1車身外部的維護與保養重點
              3-2車身外部維護與保養順序與作法
              3-3維護與保養車身外部的注意事項
              4
              單元四 複習車身飾條與車輛門邊維護與保養14-1車身飾條維護與保養作法
              4-2車身塑件維護與保養作法
              5
              單元四 複習車身飾條與車輛門邊維護與保養24-3車輛門邊維護與保養作法6
              單元五 複習輪胎保養5-1輪胎保養重點與作法
              5-2鋼圈保養重點與作法
              8
              單元六 複習車輛玻璃清潔與維護6-1車輛玻璃的範圍
              6-2車輛玻璃清潔與維護重點與作業
              6-3防潑水塗膜作法介紹
              8
              單元七 車輛外裝清潔與維護混合練習17-1車輛外裝清潔與維護檢核重點6
              單元七 車輛外裝清潔與維護混合練習27-2車輛外裝清潔與維護練習6
              單元八 車輛內裝清潔與維護混合練習18-1車輛內裝清潔與維護檢核重點6
              單元八 車輛內裝清潔與維護混合練習28-2車輛內裝清潔與維護練習6
              單元九 上蠟練習19-1車輛上蠟的步驟
              9-2車輛上蠟的注意事項
              5
              單元九 上蠟練習29-3車輛各部位上序4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以便及時了解教學成效和教學 績效是否達成學習目標。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評量方法可包括學習態度、觀察、實際操作、口試及筆試等,並著重形成性評量,且宜兼顧認知、 技能、情意以及應用之能力。 3.本學期因著重於使學生了解且能說明車身各部名稱、功用及完成洗車之能力,評量時因考量學生之個別差異。 4.依評量結果適時修正教材與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之教學成效。
              教學資源 1.宜加強與業界之交流,或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協同教學,並可安排至各種車輛美容場所參觀見習,以實際了解產業發展,進以增加就業機會。 2.廣為蒐集相關職場所面臨的困境與倫理問題,作實際分析討論。並宜蒐集相關圖書、商品、多媒體教材、網路資訊、社區資源等,進行與本科相關之各項活動。
              教學注意事項 ㄧ、教學方法 1.編選適合學生能力與程度之教材,盡可能從學生生活經驗中取材,且結合實習場所及業界現有設備,以紙本或數位化內容 呈現教材內容,盼以激發其學習興趣。 2.教材由教師依學生特殊需求自行編寫或選擇適宜之教科書。 3.蒐集車輛及車輛美容業之相關圖卡、表格、宣傳刊物等作為輔助教材。

               表 11-2-3-13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Restaurant practic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注意義式咖啡調製工作之衛生與安全。 (二)認識咖啡調製所需的器具。 (三)義式咖啡機的清潔與保養。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義式咖啡機及週邊設備認識11-1義式咖啡機設備及周邊機具認識9
              單元一 義式咖啡機及週邊設備認識21-2義式咖啡機使用及保養清潔9
              單元二 義式咖啡機飲料調製12-1飲料調製--義式咖啡機-皇家熱奶茶9
              單元二 義式咖啡機飲料調製22-2飲料調製--義式咖啡機-冷熱拿鐵9
              單元二 義式咖啡機飲料調製32-3飲料調製--義式咖啡機-黃金香柚茶9
              單元二 義式咖啡機飲料調製42-4飲料調製--義式咖啡機-其他9
              單元三 義式咖啡裝飾應用及服務13-1義式咖啡拉花、裝飾醬使用9
              單元三 義式咖啡裝飾應用及服務23-2飲料點單服務、調製及送餐9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實作法、問答法、觀察法、作品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依據出版的食譜、飲料調製設備所附的操作手冊及飲料調製丙檢題庫及網路資源等,進行教材編制。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以講解為輔,操作練習為主。練習時,宜給予學生精熟學習、反覆練習的機會。 2.材料秤量牽涉數學基礎能力,教學時宜運用多元方式,如不同的秤量工具、輔具等,以利學生學習。 3.建議結合生活故事或學生個人經驗,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4.本科目經常操作刀具、電器、熱水,宜特別留意操作時的衛生與安全。 5.教學活動的成品可能含有較多的醣份、脂肪,若成品由學生飲用,宜考量個別學生的飲食限制,並指導學生留意日常三餐的熱量攝取。 6.學生實作之飲品,可結合相關課程或校內活動(如校慶、園遊會、成果發表會等),與校內師生、家長共享,藉以增進學生與校內師生互動機會,及提升未來就業準備度。 7.教學範圍以本大綱所列為主,唯教師可依季節、食材取得的難易度及學生個別程度,做適度的調整。 (二)學習評量 1.評量方式宜盡量多元,依照學生的能力、興趣與學習態度,從學生優勢的角度評量。 2.留意學生個別內在與個體間的差異,實施個別化評量。 3.鼓勵有興趣與能力從事飲料調製相關行業的學生參加丙級技術士檢定,作為多元評量方式之一。

               表 11-2-3-14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Appliance clean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8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瞭解機具的功能及安全操作方式。 2.認識機具名稱及功用。 3.培養學生使用清潔劑清潔器具之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清潔機具的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實習場所器具介紹11-1實習場所安全及環境衛生概要介紹9
              單元一 實習場所器具介紹21-2實習場所器具擺設與使用說明9
              單元一 實習場所器具介紹31-3實習場所器具清潔案例分享9
              單元二 器具清潔介紹12-1 器具清潔概念與發展9
              單元二 器具清潔介紹22-2 器具清潔方式與注意事項9
              單元三 器具清潔操作演練13-1 碗盤清潔的操作與注意事項9
              單元四 器具清潔操作演練13-2 抹布清潔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3-3 拖把清潔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9
              單元五 器具清潔操作演練33-4其他器具操作與注意事項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14-1 賣場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24-2 超商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34-3 餐飲業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44-4 旅宿業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54-5 加油站、汽車美容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64-6 工廠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器具清潔應用74-6 其他器具清潔應用9
              單元五 期末總結5-1經驗分享
              5-2經驗討論與反思
              9
               合 計 14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15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Machine clean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8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瞭解機具的功能及安全操作方式。 2.認識機具名稱及功用。 3.培養學生使用清潔劑清潔器具之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清潔機具的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實習場所機具介紹11-1實習場所安全及環境衛生概要介紹9
              單元一 實習場所機具介紹21-2實習場所機具擺設與使用說明9
              單元一 實習場所機具介紹31-3實習場所機具清潔案例分享9
              單元二 機具清潔介紹12-1 機具清潔概念與發展9
              單元二 機具清潔介紹22-2 機具清潔方式與注意事項9
              單元三 機具清潔操作演練13-1高壓清洗機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9
              單元三 機具清潔操作演練23-2吸塵器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9
              單元三 機具清潔操作演練33-3其他機具清潔操作與注意事項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14-1 賣場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24-2 超商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34-3 餐飲業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44-4 旅宿業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54-5 加油站、汽車美容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64-6 工廠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四 職場機具清潔應用74-7 其他機具清潔應用9
              單元五 期末總結5-1經驗分享
              5-2經驗討論與反思
              9
               合 計 14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16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gredients clean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8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認識烘焙及餐飲食材及保存。 2.認識及使用處理食材器具。 3.認識清潔食材前備作業流程。 4.清潔食材實作及包裝。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認識食材及保存11-1 實習場所常見食材概要介紹9
              單元一 認識食材及保存21-2 實習場所食材儲存位置認識9
              單元一 認識食材及保存31-3 實習場所各式食材儲存方式9
              單元二 處理食材器具12-1 各式食材處理順序介紹與認識9
              單元二 處理食材器具22-2 各式食材處理刀具認識9
              單元二 處理食材器具32-3 各式食材處理刀具示範及操作9
              單元二 處理食材器具42-4 各式食材處理所需器具認識9
              單元三 清潔食材前置作業13-1清潔食材前衛生及注意事項準備9
              單元三 清潔食材前置作業23-2 食材清潔檢查作業流程9
              單元四 清潔食材實作及包裝14-1 蔬菜水果類清潔工作9
              單元四 清潔食材實作及包裝24-2 肉類清潔工作9
              單元四 清潔食材實作及包裝34-3 蔬菜水果類清潔完畢包裝及儲存9
              單元四 清潔食材實作及包裝44-4 肉類清潔完畢包裝及儲存9
              單元五 實習場所食材清潔15-1賣場食材清潔9
              單元五 實習場所食材清潔25-2超商食材清潔9
              單元五 實習場所食材清潔35-3烘焙食材清潔9
               合 計 14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17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field environment clean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認識內場環境。 2.內場清潔範圍介紹及清潔流程認識。 3. 內場器具及機具認識。 4. 內場器具及機具清潔實作。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認識內場環境11-1烘焙實習場所內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內場環境21-2餐飲實習場所內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內場環境31-3洗車實習場所內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內場環境41-4賣場實習場所內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內場環境51-5工廠實習場所內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內場環境61-6其他實習場所內場環境認識9
              單元二 內場環境清潔流程12-1流程介紹
              2-2範圍說明
              9
              單元二 內場環境清潔流程22-3內場清潔工具及清潔劑使用
              2-4內場清潔原則與重要性
              9
              單元三 內場環境清潔操作13-1內場環境清潔實作-烘焙與餐飲9
              單元三 內場環境清潔操作23-2內場環境清潔實作-汽美業9
              單元三 內場環境清潔操作33-3內場環境清潔實作-賣場業9
              單元三 內場環境清潔操作43-4內場環境清潔實作-工廠與其他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3.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及認識汽車內、 外觀及相關構造。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 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 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18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Field environment cleaning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認識外場環境。 2.外場清潔範圍介紹及清潔流程認識。 3. 外場器具及機具認識。 4. 外場器具及機具清潔實作。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認識外場環境11-1烘焙實習場所外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外場環境21-2餐飲實習場所外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外場環境31-3洗車實習場所外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外場環境41-4賣場實習場所外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外場環境51-5工廠實習場所外場環境認識9
              單元一 認識外場環境61-6其他實習場所外場環境認識9
              單元二 外場環境清潔流程12-1流程介紹
              2-2範圍說明
              9
              單元二 外場環境清潔流程22-3外場清潔工具及清潔劑使用
              2-4外場清潔原則與重要性
              9
              單元三 外場環境清潔操作13-1外場環境清潔實作-烘焙與餐飲9
              單元三 外場環境清潔操作23-2外場環境清潔實作-汽美業9
              單元三 外場環境清潔操作33-3外場環境清潔實作-賣場業9
              單元三 外場環境清潔操作43-4外場環境清潔實作-工廠與其他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3.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及認識汽車內、 外觀及相關構造。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 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 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19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Wobble plate decoration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品格力、學習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二、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三、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四、培養具備簡易盤飾的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環境安全與衛生1-1環境安全及衛生概要介紹
              1-2機具設備操作使用說明
              1-3用電安全講解
              4
              單元二 盤飾相關工具12-1各式抹布認識與使用方式9
              單元二 盤飾相關工具22-2菜刀、水果刀認識與使用方式9
              單元二 盤飾相關工具32-3雕刻刀認識與使用方式9
              單元二 盤飾相關工具42-4湯匙與鑷子認識與使用方式9
              單元三 擺盤裝飾原則13-1時間
              3-2色彩
              5
              單元三 擺盤裝飾原則23-3排列組合
              3-4食材質地
              9
              單元三 擺盤裝飾原則33-5 器皿的操作與擺放9
              單元三 擺盤裝飾原則43-6擺盤裝飾材料9
              單元三 擺盤裝飾原則53-7擺盤裝飾作品欣賞9
              單元四 擺盤裝飾操作14-1甜點與水果擺盤9
              單元四 擺盤裝飾操作24-2中餐擺盤裝飾9
              單元四 擺盤裝飾操作34-3西餐擺盤裝飾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 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0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Equipment finish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8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2.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3.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器具整理之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環境安全與衛生11-1器具整理的目的與重要性9
              單元一 環境安全與衛生21-2器具整理操作說明9
              單元一 環境安全與衛生31-3器具整理衛生概念9
              單元二 器具整理的概念12-1不同器具特性與材質9
              單元二 器具整理的概念22-2不同器具保養方式9
              單元二 器具整理的概念32-3器具整理的原則
              2-4器具整理的方式
              9
              單元二 器具整理的概念42-5器具整理可使用之輔佐工具9
              單元三 器具整理案例分享3-1整理達人經驗分享9
              單元四 器具整理實作14-1 器具整理實作-賣場9
              單元四 器具整理實作24-2 器具整理實作-超商9
              單元四 器具整理實作34-3 器具整理實作-餐飲店9
              單元四 器具整理實作44-3 器具整理實作-汽車美容9
              單元四 器具整理實作54-3 器具整理實作-工廠9
              單元四 器具整理實作64-3 器具整理實作-其他9
              單元五 期末回顧15-1實習經驗器具整理分享9
              單元五 期末回顧25-2實習經驗器具整理討論與反思9
               合 計 14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field environment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群科中心學校公告-校訂參考科目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8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2.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3.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外場整理之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環境安全與衛生1-1環境安全及衛生概要介紹
              1-2機具設備操作使用說明
              1-3安全講解
              9
              單元二 內場區域及清潔12-1地板
              2-2玻璃
              2-3廁所
              9
              單元三 內場設備及清潔23-1 倉庫與儲藏室
              3-2 冰箱
              3-3 其他
              9
              單元四 內場環境整理實作14-1環境整理實作-內場地板9
              單元四 內場環境整理實作24-2環境整理實作-內場玻璃9
              單元四 內場環境整理實作34-3環境整理實作-內場廁所9
              單元四 內場環境整理實作44-5環境整理實作-內場倉庫與儲藏室9
              單元四 內場環境整理實作54-6環境整理實作-冰箱9
              單元四 內場環境整理實作64-5環境整理實作-其他9
              單元五 內場環境整理時機15-1營業前整理9
              單元五 內場環境整理時機25-5營業中整理9
              單元五 內場環境整理時機35-3營業後整理9
              單元六 內場環境整理進階16-1依照雇主要求進行內場環境整理9
              單元六 內場環境整理進階26-2突發事件的處理與應變9
              單元七 期末回顧17-1實習經驗分享9
              單元七 期末回顧27-2實習經驗討論與回饋9
               合 計 14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3.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2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Outfield environment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8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2.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3.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外場整理之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環境安全與衛生1-1環境安全及衛生概要介紹
              1-2機具設備操作使用說明
              1-3用電安全講解
              9
              單元二 外場區域及清潔2-1地板
              2-2玻璃
              2-3廁所
              9
              單元三 外場設備及清潔3-1器皿及傢俱
              3-2吧檯
              3-3檯布
              9
              單元四 外場環境整理實作14-1環境整理實作-外場地板9
              單元四 外場環境整理實作24-2環境整理實作-外場玻璃9
              單元四 外場環境整理實作34-3環境整理實作-外場廁所9
              單元四 外場環境整理實作44-4環境整理實作-外場器皿與家具9
              單元四 外場環境整理實作54-5環境整理實作-吧檯與檯布9
              單元四 外場環境整理實作64-5環境整理實作-其他9
              單元五 外場環境整理時機15-1營業前整理9
              單元五 外場環境整理時機25-5營業中整理9
              單元五 外場環境整理時機35-3營業後整理9
              單元六 外場環境整理進階16-1 依照顧客或雇主需求進行外場環境整理9
              單元六外場環境整理進階26-2突發事件的處理與應變9
              單元七 期末回顧17-1實習經驗分享9
              單元七 期末回顧27-2實習經驗討論與回饋9
               合 計 14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 及學習態度等。 3.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 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3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Replenishment stock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能建立合宜的工作態度。 2. 能具備基本的職場工作技能。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認識物品整理工作11-1 物品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1-2 物品整理的基本步驟
              9
              單元一 認識物品整理工作21-3 工作安全注意事項9
              單元二 補貨工作內容12-1 補貨原則9
              單元二 補貨工作內容22-2商品補貨的流程9
              單元二 補貨工作內容32-3能依清單核對貨品9
              單元三 補貨工作注意事項13-1回報倉庫中缺少的貨品9
              單元三 補貨工作注意事項23-2認識安全擺放貨物之環境9
              單元三 補貨工作注意事項33-3補貨備料危機處理方式9
              單元三 補貨工作注意事項43-4補貨備料危機處理方式9
              單元四 櫃位標示卡14-1認識標示卡上的必要訊息(如:品名、 條碼、標價等)9
              單元四 櫃位標示卡24-2能依店內需求更換標示卡9
              單元四 櫃位標示卡34-3標示卡功能說明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觀察、問答、實際操作、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自編教材、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 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 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 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 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 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4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roduct Packaging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能建立合宜的工作態度。 2. 能具備基本的職場工作技能。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包裝職場認識11-1 包裝職場及安全注意事項3
              單元一 包裝職場認識21-2 包裝工具與材料4
              單元二 包裝技能訓練12-1 點數物品數量(門市包裝物品)7
              單元二 包裝技能訓練22-2 點數物品數量(烘焙包裝物品)7
              單元二 包裝技能訓練32-3 點數物品數量(汽美包裝物品)7
              單元二 包裝技能訓練42-4 點數物品數量(其他包裝物品)7
              單元三 包裝技能訓練進階13-1篩選不同包裝物件9
              單元三 包裝技能訓練進階23-2物品配對排列9
              單元三 包裝技能訓練進階33-3物品黏貼與捆紮9
              單元四 包裝職場認識14-1包裝職場種類與特性13
              單元四 包裝職場認識24-2包裝職場種類與特性24
              單元四 包裝職場認識34-3包裝工具與材料3
              單元五 包裝技能應用15-1文件組裝9
              單元五 包裝技能應用25-2物件折疊9
              單元五 包裝技能應用35-3利用不同包裝工具如包裝袋、包裝盒9
              單元五 包裝技能應用45-4膠台、封口機等使用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觀察、問答、實際操作、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自編教材、網路資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 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 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 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 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5. 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5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Display shelf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6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能建立合宜的工作態度。 2. 能具備基本的職場工作技能。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認識物品整理工作1-1 物品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1-2 物品整理的基本步驟
              1-3 工作安全注意事項
              1-4 賣場佈置陳列的目的
              9
              單元二 陳列原則12-1賣場層架展示基本原則
              2-2賣場物品陳列基本原則
              9
              單元二 陳列原則22-3物品外包裝與陳列方式的選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13-1檢查商品保存期限與即期商品
              3-2商品下架
              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23-3食品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33-4衣物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43-5生鮮蔬果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53-6冷藏冷凍食品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63-7 生活五金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73-8 家電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83-9書籍篇9
              單元三 陳列操作演練93-10其他9
               合 計 10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觀察、問答、實際操作、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自編教材、網路資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 實習地點應安排在學生住家附近,以便學生可以自行上下班,並培養學生交通獨立。 2. 實習工作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及興趣為考量。 3. 實習之工作環境應事先進行評估,以安全性為最高考量。 4. 可安排至學校社區機構進行參觀。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5. 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表 11-2-3-26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Machine operation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二、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三、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四、從職場實習中學習獨立自主及具備謀生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機具操作注意事項1-1 機具設備操作使用說明4
              單元二 機具操作安全與衛生12-1機具操作安全講解4
              單元二 機具操作安全與衛生22-2機具操作的安全預防與處理4
              單元三 機具操作安全與衛生22-3案例分享4
              單元三 機具清潔與維護13-1機具外部清潔4
              單元三 機具清潔與維護23-2機具內部清潔4
              單元三 機具清潔與維護33-3機具保養與維護4
              單元三 機具清潔與維護43-4案例分享4
              單元四 機具操作應用14-1職場機具操作實作-餐飲8
              單元四 機具操作應用24-2職場機具操作實作-賣場8
              單元四 機具操作應用34-3職場機具操作實作-超商8
              單元四 機具操作應用44-4職場機具操作實作-汽車美容8
              單元四 機具操作應用54-5職場機具操作實作-其他8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27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Inventory check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二、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三、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四、從職場實習中學習獨立自主及具備謀生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盤點檢查介紹1-1盤點意義與目標
              1-2盤點對象
              1-3盤點內容
              9
              單元二 盤點檢查方式與內容12-1定期盤點
              2-2不定期盤點
              9
              單元二 盤點檢查方式與內容22-3全部盤點
              9
              單元二 盤點檢查方式與內容32-4部分盤點9
              單元三 實習場所盤點檢查13-1餐飲服務業盤點檢查9
              單元三 實習場所盤點檢查23-2賣場盤點檢查9
              單元三 實習場所盤點檢查33-3超商盤點檢查9
              單元三 實習場所盤點檢查43-4其他盤點檢查9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 及學習態度等。 2.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實地講解。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 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28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4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從實習中學習專業職業技能。 二、從實習中落實個別化轉銜計畫,完成轉銜就業之相關能力準備。 三、培養職業生活適應能力。 四、從職場實習中學習獨立自主及具備謀生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品質管理概念1-1 品質管理講解
              1-2 品質管理操作內容
              1-3 案例分享
              9
              單元二 品質管理應用12-1職場品質管理應用-餐飲場所9
              單元二 品質管理應用22-2職場品質管理應用-賣場9
              單元二 品質管理應用32-3職場品質管理應用-超商9
              單元二 品質管理應用42-4職場品質管理應用-汽車美容9
              單元二 品質管理應用52-5職場品質管理應用-其他9
              單元三 回饋與反思13-1職場品質管理經驗分享9
              單元三 回饋與反思23-2職場品質管理經驗討論與反思9
               合 計 72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包括紙筆測驗、實際操作、觀察、口試及學習態度等。 2.宜每週或小單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量,以每次段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評量。
              教學資源 1.自編教材。 2.網路資訊。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1.運用PPT呈現圖片,並透過實際觀察。 2.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使學生相互觀摩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3.課程進行中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2.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 3.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配合。 4.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

               表 11-2-3-29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ustomer reception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群科中心學校公告-校訂參考科目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具備顧客服務的基本技能,增進顧客服務的應對能力。 (二)培養人際溝通與表達的技巧,提升顧客服務的品質。 (三)具備基本顧客服務知能,依據顧客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顧客溝通技巧1-1 顧客服務話術演練
              1-2聆聽與詢問的技巧
              1-3尋求支援與協助
              3
              單元二 職場接待服務2-1 迎賓
              2-2 確認與安排服務
              2-3 提供合宜的接待服務
              6
              單元三 顧客服務技巧3-1提供服務的方式
              3-2服務調整與安排
              3-3 顧客特殊服務
              9
              單元四 路線引導與接待服務4-1動線引導服務
              4-2電梯引導和服務原則
              4-3手扶梯引導和服務原則
              4-4樓梯引導和服務原則
              3
              單元五 電話服務5-1接聽服務
              5-2撥打服務
              5-3轉接服務
              5-4電話留言與記錄
              9
              單元六 顧客反應與應對方式16-1顧客的行為反應6
              單元六 顧客反應與應對方式26-2顧客互動的基本話術與應對方式6
              單元七 客訴的應對與處理17-1 常見客訴原因6
              單元七 單元七 客訴的應對與處理27-2 客訴處理的情緒控制
              7-3 客訴處理的技巧
              6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 是非問答、討論 2. 認知部分以紙筆測驗評量 3. 技能部分以實作評量 4. 情意部分以學習態度及實作評量 5. 角色扮演
              教學資源 1.宜加強與業界之交流,或邀請業界人士蒞校講演,廣為蒐集相關職場所面臨的困 境,作實際分析討論。 2.需蒐集相關圖書、商品、多媒體教材、網路資訊、社區資源等,進行與本科相關之各項活動。
              教學注意事項 (一) 教材編選 1.透過日常生活、企業、社會或職場中的實例講解及練習,增進學生對人際關係、人際溝通、禮儀及職業倫理等範疇的領悟。 2.教材由教師依學生特殊需求自行編寫或選擇適宜之教科書。 3.蒐集各類服務業相關之圖片、表格、宣傳刊物等作為輔助教材。 (二)教學方法 1.以互動式情境模擬練習為主,依據不同工作環境的顧客服務對象與服務需求,以示範、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及情境模擬方式進行教學,以收實效。 2. 教材宜多元而有彈性,以示範、多媒體教學、實際練習、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 3.依據學習者的特質與能力水準,採用多層次教學法,設定不同程度的課程學習目 標與達成方式。 4.考量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未來生涯規劃需求,可依據學生實際生活與職場應用,彈性調整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如:替代、調整、減量或特定項目重複演練等。 5.教師以圖片、講解、問答、討論、鼓勵學生閱讀有關參考資料的方式來引導學生, 以增加學習興趣。

               表 11-2-3-30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Meal production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 了解常見速食的種類,並選購適當食材。 (二) 能運用先前食材處理實作的技法進行速食製作。 (三) 能操作常用家電製作料理。 (四) 能區分並選用合適方式(烤箱、微波爐、水煮、蒸煮)進行速食製作。 (五) 藉由課程進行反覆練習刀工以熟練食材處理。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基礎速食介紹1-1常見速食種類介紹
              1-2營養與健康的關係
              1-3常見速食食品之安全與衛生問題
              3
              單元二 烤箱類速食2-1火力與時間調整
              2-2烤箱類速食實作
              2-3烤箱的清潔與保養
              2-4烤箱使用安全注意事項
              6
              單元三 微波類速食3-1 微波功率與時間的調整
              3-2微波類速食實作
              3-3微波爐安全注意事項
              3-4微波爐清潔與保養
              9
              單元四 水煮類輕食4-1食材清洗步驟
              4-2鍋具與爐具選擇原則
              4-3水煮類速食實作
              9
              單元五 蒸煮類輕食5-1電鍋功能與零件簡介
              5-2蒸煮類速食實作
              5-3電鍋的清潔與保養
              5-4電鍋使用安全注意事項
              9
              單元六 米飯類輕食6-1米飯類輕食器具介紹
              6-2米食類輕食實作
              9
              單元七 麵食類輕食7-1麵食類基礎食材介紹
              7-2麵食類輕食實作
              9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評量方式宜盡量多元,依照學生的能力、興趣與學習態度,從學生優勢的角度評量。 2.留意學生個別內在與個體間的差異,實施個別化評量。 3.期中或期末可配合學校校慶、園遊會、親師會或班級慶生會等活動,以成果展的方式,讓學生展現學習成果。
              教學資源 1.可參考已出版的食譜與設備所附的操作手冊。 2.相關教學網站、書籍、報章雜誌及教具等。 3.可搭配網路相關教學媒體,如 PPT 簡報檔案、光碟、YouTube 影片等教學。 4.請家長配合讓學生在家有練習實作的機會。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材編選 1.以常見的基礎速食餐點為主,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經驗。 2.可依時節、社區特性與學生需求等彈性調整教學內容與順序。 (二)教學注意事項 1.本科目經常操作刀具、電器、熱水,宜特別留意操作時的衛生與安全。 2.教學場所的選擇宜在配備齊全與安全無虞的中餐教室進行。 3.教學活動的成品可能含有較多的醣份、脂肪,若成品由學生食用,宜考量個別學 生的飲食限制,並指導學生留意日常三餐的熱量攝取。

               表 11-2-3-3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ounter checkout Practic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實習科目
              科目來源 學校自行規劃
              學生圖像 學習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3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認識不同類型收銀台及周邊外接設備配置面板名稱、功用。 (二)培養保養及維護的基礎操作能力。 (三)培養收銀時話術應對的能力。 (四)培養實際操作技能與應用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服務態度。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單元一 收銀機操作與話術練習1-1收銀台種類
              1-2收銀機面板的配置與功 能
              4
              單元一 收銀機操作與話術練習21-3直立式條碼掃描器
              1-4手握式條碼掃描器
              4
              單元一 收銀機操作與話術練習31-5 複合式設備
              1-6收銀盒
              5
              單元一 收銀機操作與話術練習41-7發票捲紙機、紙張安裝
              1-8結帳話術
              5
              單元二 POS觸控收銀機12-1觸控收銀機面板、功用介紹
              2-2統一編號詢問與輸入
              6
              單元二 POS觸控收銀機22-3換貨作業
              2-4退貨作業
              2-5收據存根作業
              6
              單元三 結帳程序13-1登錄商品
              3-2商品裝袋
              7
              單元三 結帳程序23-3結帳作業
              3-4換貨、退貨作業
              8
              單元四 代收作業4-1 帳單種類
              4-2 代收數量核對
              4-3 蓋章
              4-4 收據裝訂
              4-5 存根聯
              4-6 實作演練
              9
               合 計 54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配合授課進度進行單元評量,以便及時了解教學成效和教學績效是否達成學習目標。 2.採多元評量方式進行,評量方法可包括學習態度、觀察、實際操作、口試及筆試等,並著重形成性評量,且宜兼顧認知、技能、情意以及應用之能力。 3.本學期宜著重於使學生了解且能說明收銀台及周邊外接設備配置名稱、功用及完成收銀之能力,評量時宜考量學生之個別差異。 4.依評量結果適時修正教材與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之教學成效。
              教學資源 1. 宜加強與業界之交流,或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協同教學,並可安排至各種門市服務場所參觀見習,以實際了解產業發展,增進未來就業機會。 2. 蒐集相關職場所面臨的困境與倫理問題,進行實際分析與討論,並蒐集相關圖書、商品、多媒體教材、網路資訊、社區資源等,以利本科設計相關活動用。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材編選 1.編選適合學生能力與程度之門市或科目名稱教材,盡可能從學生生活經驗中 取材,且結合實習場所及業界現有設備,以紙本或數位化內容呈現教材內容, 盼以激發其學習興趣。 2.教材由教師依學生特殊需求自行編寫或選擇適宜之教科書。 3.蒐集各種類型收銀台及周邊外接設備配置之相關圖片、表格、宣傳刊物等作 為輔助教材。 (二)教學方法 1. 可依照學生的特殊需求、能力及學校設備,彈性調整上課內容及進度。 2. 宜多元化且有彈性,以示範、多媒體教學、實際演練、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 討論分析。教學著重觀念的啟發、實務分析及良好服務態度的養成。 3. 教學時儘量利用多媒體,並強調觀察、示範、模仿及演練或操作,以提高學 生實作的能力。 4. 依課程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作練習,並藉由小組與同儕間之活動,強化學生 個別之優勢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5. 課程進行中宜隨時留意學生學習狀況,給予適當引導與增強,以提升學生之 學習動機。

              (四)彈性學習時間之充實(增廣)/補強性課程 (全學期授課)
               表 11-2-4-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Agriculture New Knowledg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2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瞭解農業科技新知與發展方向 2.學習整理農業新知資料並上台發表分享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一、農業新知課程介紹1.農業新知簡介
              2.農業新知範疇
              5
              二、農業新知相關資訊來源1.農業相關雜誌介紹
              2.農業相關網站介紹
              6
              三、農業新知資料收集與彙整1.農業新知資料收集與彙整25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學習態度、書面資料及上台報告評量
              教學資源 圖書館、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
              教學注意事項 1.開課在第三學年,上、下學期各2學分。
              2.此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開放高三全體學生選修,因學生學習歷程不盡相同,教材設計宜淺顯易懂。
              3.針對學生所提出之報告,教師應於每組報告後進行歸納總結。

               表 11-2-4-2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Herbs Plants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2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認識香草植物及其分類與應用方法 經由實務操作學習栽培香草植物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一、香草植物介紹與識別1.香草植物簡介
              2.香草植物識別
              5
              二、香草植物栽培管理1.香草植物繁殖方法
              2.香草植物日常栽培管理
              25
              三、香草植物應用1.香草植物應用方式介紹6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學習態度、紙筆測驗、實作成品評量
              教學資源 專業教室及香草植物栽培所需相關設備、器材與工具
              教學注意事項 1.開課在第三學年,上學期2學分。
              2.此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開放高三全體學生選修,因學生學習歷程不盡相同,教材設計宜淺顯易懂。
              3.除教材講解外,老師可善用各種實作示範講解,盡可能讓學生實際操作,以加強學習效果。

               表 11-2-4-3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lant Propagation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1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瞭解植物繁殖之原理與繁殖方式 經由實務操作學習植物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一、植物繁殖原理1.植物繁殖簡介
              2.植物繁殖之基礎學理
              5
              二、植物有性繁殖1.植物有性繁殖介紹
              2.植物有性繁殖實作
              6
              三、植物無性繁殖1.植物無性繁殖介紹7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學習態度、紙筆測驗、實作成品評量
              教學資源 專業教室及植物繁殖所需相關設備、器材與工具
              教學注意事項 1.開課在第二學年,上、下學期各1學分。
              2.此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開放高二全體學生選修,因學生學習歷程不盡相同,教材設計宜淺顯易懂。
              3.除教材講解外,老師可善用各種實作示範講解,盡可能讓學生實際操作,以加強學習效果。

               表 11-2-4-4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Plant Propagation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1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瞭解植物繁殖之原理與繁殖方式 經由實務操作學習植物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植物無性繁殖(一).植物無性繁殖實作-分株、6
              植物無性繁殖(二).植物無性繁殖實作-扦插、壓條6
              植物無性繁殖(三).植物無性繁殖實作-嫁接6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學習態度、紙筆測驗、實作成品評量
              教學資源 專業教室及植物繁殖所需相關設備、器材與工具
              教學注意事項 1.開課在第二學年,上、下學期各1學分。
              2.此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開放高二全體學生選修,因學生學習歷程不盡相同,教材設計宜淺顯易懂。
              3.除教材講解外,老師可善用各種實作示範講解,盡可能讓學生實際操作,以加強學習效果。

               表 11-2-4-5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Farmer’s Organization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1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能了解農業相關法令 2.能認識農民組織 3.能了解各農民組織之運作及限制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一)農業法介紹.農業相關法條概述
              2.農會法
              3.漁會法
              4.農年水利會組織通則
              5.農業合作社法
              9
              (二)農民組織1.農會之運作及限制
              2.漁會之運作及限制
              3.農田水利會之運作及限制
              4.農業合作社之運作及限制
              9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
              教學資源 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
              教學注意事項 包含教材編選、教學方法

               表 11-2-4-6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Biotechnology News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1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了解生物科技之發展 2. 了解生物技術研究原理及相關應用知識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一)生物科技簡介1.生物科技發展歷史
              2.生物科技涵蓋範圍
              5
              (二)生物科技研究方法1.生物技術原理簡介
              2.生物技術應用層面
              6
              (三)分享新聞雜誌生物科技新知生物科技應用新知之時事與雜誌收集-書面及口頭報告7
               合 計 18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學習態度、書面資料收集、報告
              教學資源 筆記型電腦、投影機、黑板
              教學注意事項 1.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開課,1學分。
              2. 收集雜誌新聞資料須進行口頭報告。
              3. 學生須有基礎生物課程之先備知識。

               表 11-2-4-7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Agriculture New Knowledge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2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瞭解農業科技新知與發展方向 2.學習整理農業新知資料並上台發表分享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四、農業新知分享1.農業新知分享報告與討論36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學習態度、書面資料及上台報告評量
              教學資源 圖書館、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
              教學注意事項 1.開課在第三學年,上、下學期各2學分。
              2.此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開放高三全體學生選修,因學生學習歷程不盡相同,教材設計宜淺顯易懂。
              3.針對學生所提出之報告,教師應於每組報告後進行歸納總結。

               表 11-2-4-8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彈性學習時間充實(增廣)/補強性 課程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omputer 3D Drawing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適用科別
              節/週 每週2節,共18週
              開課
              年級/學期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能熟悉相關專業軟體的操作方法。 二、能夠用相關專業軟體設計3D實體。
              s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一)工作環境與基本操作1.開啟現存物件
              2.畫面介紹
              3.建立新物件
              4.滑鼠的使用
              5.工作環境設定
              6.圖面顯示控制
              6
              (二)畫截面草圖1.草圖環境設定
              2.畫圖技巧-線、圓、弧、圓角
              3.編修技巧-鏡像、旋轉、比例
              4.編修技巧-修剪、分割
              5.草圖綜合練習
              6.尺寸標註
              7.限制條件(Constraints)
              8.建立文字(Text)
              9.不同檔案格式轉入草圖
              8
              (三)由截面建立實體1.引伸(Extrude)
              2.旋轉(Revolve)
              3.掃描(Sweep)
              4.混成(Blend)
              5.孔(Holes)
              6.倒角(Chamfers)
              7.倒圓角(Round)
              8.殼(Shell)
              9.肋(Rib)
              10.管路(Pipe)
              11.範例練習
              8
              (四)建立基準1.基準面(Datum Plane)
              2.基準軸(Datum Axes)
              3.基準曲線(Datum Curve)
              4.基準點(Datum Point)
              5.座標系(Coordinate System)
              6.範例練習
              6
              (五)複製特徵1.複製(Copy)
              2.陣列(Pattern)
              3.陣列表(Pattern Table)
              4.範例練習。
              8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1.教學須作客觀的評量,也可輔導學生作自我評量,以明瞭學習的成就與困難,作為繼續教學或補救
              教學之依據,並使學生從成績進步中獲得鼓勵。
              2.教育的方針在於五育並重,評量內容亦應兼顧認知(知識)、技能、情意(行為、習慣、態度、理想、
              興趣、職業道德)等方面,不可偏廢,以利學生健全發展。
              3.評量的方法以觀察、作業評定、口試、筆試、測驗等,教師可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的作
              業、演示、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配合使用。
              4.學生資質有高低,學習速度有快慢,學習份量各不相同,因此評量應注意鼓勵學生與標準比較和自
              我比較,力求努力上進,避免因學生間的相互比較,產生妒忌或自卑心理。
              5.除實施總結性評量外,教學中更應注意診斷性評量及形成性評量,以便即時瞭解學生學習困難,進
              行學習輔導。
              6.教學評量的結果須妥予運用,除作為教師改進教材、教法及輔導學生之依據外,應通知導師或家
              長,以獲得共同的瞭解與合作。
              7.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分析、診斷其原因,實施補救教學;對於資賦優異或能力強的學生,應
              實施增廣教學,使其潛能獲致充分的發展。
              教學資源 1.充分利用本校現有設備及教具。
              2.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網絡資源與社會資源。
              教學注意事項 教材編選
              1.教材之選擇以顧及學生之需要並配合科技之發展,使課程內容儘量與生活相結合,以引發學生興
              趣,增進學生之理解,使學生不但能應用所學知能於實際生活中,且能洞察實際生活之各種問題,
              思謀解決之道,以改進目前生活。
              2.教材之選擇以顧及學生之學習經驗並配合學生身心發展程序,一方面基於前一層級學校的學習經
              驗,一方面須考慮與下一層級學校的課程銜接。
              3.教材之選擇須注意「縱」的銜接,同一科目各單元間及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使其內
              容與活動能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具體而抽象,務使新的學習經驗均能建立於既有經驗之上,逐
              漸加廣加深,以減少學習困擾,提高學習效率。
              4.教材之選擇須重視「橫」的聯繫,同科目各單元間及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使其內容
              與活動能統合或聯貫,俾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以聯合運用於實際工作中,並有利於將來之自
              我發展。
              5.教材之選擇須具啟發性與創造性,課程內容及活動須能提供學生觀察、探索、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
              會,使學生具有創造思考、獨立判斷、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

              教學方法
              1.教師教學前,編寫教學計畫。
              2.教師教學時,以學生的既有經驗為基礎,引發其學習動機,導出若干有關的問題,然後採取解決問
              題的步驟。
              3.教師教學時,以和日常生活有關的事務做為教材。
              4.教學完畢後,根據實際教學成效修訂教學計畫,以期改進教學方法。

              (五)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表 11-2-5-1桃園市市立龍潭高級中等學校 校訂科目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Social skills
              師資來源 內聘
              科目屬性
              學生圖像 品格力、思創力、執行力
              適用科別
                   
              2      
              第三學年      
              建議先修
              科目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對科技媒體訊息具正確解讀,簡單查核真實性,了解網路使用安全。 2.能處理自身複雜的情緒轉折,並依情境和情緒強烈程度,合宜表達自身的情緒。 3.能面對壓力,處理自身的負面情緒化為正面,並了解舒緩壓力的方法。 4.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性的說明意見與回應。 5.能接受他人不同意見,運用適當的溝通技巧表達想法,並且面對他人述說內容時能摘錄重點轉述。 6.能接納不同特質的人,選擇適當回饋調整自身行為以維持友誼。 7.面對衝突和抱怨時,能具有回應策略,並分析自身困難。 8.能在家庭/學校/社區適當的與人互動。 9.能發揮自身優勢與積極態度,適時自我鼓勵與尋求資源,提升計畫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教學內容
              主要單元(進度) 內容細項 分配節數 備註
              1.訊息真偽與詐騙的防範1-1了解網路媒體的真實性。
              1-2簡單查證訊息的真實性。
              1-3了解保護和協助自己的有關訊息。
              3
              2.強烈情緒的表達(一)2-1表達自己的矛盾情緒(如既生氣又羞愧)。
              2-2分析不同處理方式引發的行為後果。
              2-3依情境或情緒強烈程度,選擇合宜方式表達自身情緒。
              3
              3.正向思考的技巧(一)3-1能在面對壓力時有效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3-2能尋求資源或策略以處理被拒絕的困境。
              3-3能不斷嘗試各種紓解壓力的方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3
              4.同理他人的技巧4-1接受他人不同的意見或感受。
              4-2以他人可接受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
              3
              5.協商技巧與求助資源5-1禮貌地中斷別人的談話。
              5-2能轉述他人談話的重點以適當回應他人的談話。
              3
              6.友誼維持的技巧6-1欣賞他人的獨特性建立不同層次的朋友(如點頭之交、手帕交等)。
              6-2與不同特質的人維持適當的關係(如對於自己不欣賞或不接納的人仍能維持基本的禮貌與互動等)。
              6-3選擇適當回饋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維持友誼。
              3
              7.危險預防與責任處理7-1面對衝突情境選擇適當回應策略。
              7-2面對抱怨安撫對方以緩和衝突狀況。
              7-3無法執行他人或期待時能分析自身困難。
              7-4分辨他人愛慕的言語及行為。
              7-5尊重他人的性別傾向或認同。
              7-6預防避免落入危險情境。
              7-7尋求適當途徑告發他人不當言語或觸摸。
              9
              8.家庭/學校/社區的參與與合作8-1 在課堂或小組討論針對他人的談話給予適當回饋。
              8-2 小組中能協調不同意見盡力與他人合作爭取團隊榮譽。
              8-3依情境有禮貌與人互動(閒聊)。
              8-4在節慶時依情境表達應景的話。
              8-5在喪事或他人遭逢不如意時協助他人。
              9
               合 計 36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口語問答、紙筆測驗、報告、演練、觀察、作業書寫、實作。
              教學資源 1. 各出版社社會技巧教材。
              2. 相關網路資源及雜誌、書籍等。
              3. 自編教材。
              教學注意事項 一、教學方法:
              (一) 本課程須依各班學生程度做調整,調整課程內涵參閱身心障礙相關特殊需求領域─社會技巧課程綱要。
              (二) 本學期課程內容以.訊息真偽與詐騙的防範、強烈情緒的表達、正向思考的技巧、同理他人的技巧、協商技巧與求助資源和友誼維持的技巧為主軸,強調社會技巧的實際演練,類化至不同情境。
              (三)宜多設計合作教學、案例教學和社會性故事等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實際演練社交技巧。
              (四)呈現教材內容時,可多應用不同的媒介,如投影片、圖片、影片、歌謠、實物、繪本等,以提升學生興趣與專注力。
              (五)宜設計演練應用情境,讓學生透過技巧演練,提升應用能力,並可結合職場實習、家庭與師生互動等實例為教材內容。
              二、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一)了解學生起點行為,依據學生需求進行課程調整。
              (二)設計增強系統配合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三)可參照相關科目、課程的安排與配合,增進橫向連結。
              (四)校內軟、硬體設備之配合。